壮药白背叶根配方颗粒的研制

来源 :广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snlao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依据壮医药理论的指导,结合现代制药工艺技术,将白背叶根汤剂研制成配方颗粒。研究该配方颗粒的成型工艺,并建立质量标准、考察质量稳定性、进行体外抑菌试验,以期为白背叶根配方颗粒的合理开发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1.制备工艺研究提取工艺研究,以总黄酮含量为评价指标,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作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工艺,进行验证试验后确定醇提取工艺。以加水量、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优化水提工艺。依据临床汤剂煎煮方法制备白背叶根标准汤剂。干燥工艺研究,以物料干燥后的外观性状为考察指标,考察喷雾干燥工艺的进风温度、药液的相对密度、物料流速等参数,优化喷雾干燥工艺。成型工艺研究,以喷雾干燥后得到的干燥粉末为原料,用干法制粒法制粒。放大中试,按照已经确定的工艺流程,进行6批放大中试生产。2.质量标准及稳定性研究参照《中国药典》的相关方法,对白背叶根配方颗粒进行粒度、水分、溶化性、装量差异进行检查。采用薄层鉴别方法,对白背叶根配方颗粒开展薄层鉴别研究;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HPLC法建立白背叶根根配方颗粒指纹图谱。稳定性考察,开展白背叶根配方颗粒的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3.白背叶根配方颗粒的体外抑菌活性研究本课题采用梯度稀释法考察白背叶根配方颗粒对金葡菌、金葡菌(耐药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1.制备工艺研究最终优化出的醇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为65%,料液比1:8,提取提取时间1h,提取两次。水提工艺为:第一次加入9倍量的水,第二次加7倍水,每次提取30min。喷雾干燥最优工艺参数为:药液相对密度:1.12(70℃);进风温度:182℃;排风温度120℃;物料流速:17rmp。成型工艺为:干法制粒工艺参数为:辊轮压力为0.5 bar,送料速度4.5 rpm,制粒转速35.2 rpm,压辊转速18 rpm。六批中试样品均符合颗粒剂项下的相关规定。2.质量标准研究结果6批白背叶根配方颗粒中试样品粒度、水分、溶化性、装量差异均符合颗粒剂项下的相关规定。建立的白背叶根配方颗粒的薄层鉴别方法鉴别条件良好,专属性强,色谱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了含量测定方法。芦丁浓度与吸光度在0.0035-0.0209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标准曲线方程为:y=-0.0099+0.0450x,r=0.999492。精密度试验RSD为0.138%,重复性试验RSD为1.52%。稳定性试验RSD为1.65%,平均回收率为98.29%,RSD为0.80%。指纹图谱研究结果检测波长254nm,柱温35℃,流速0.8ml/min,进样量10μl,以乙腈(A)-0.1%磷酸水(B)梯度洗脱。8批样品共有6个特征峰,共标定出1个活性成分,峰6为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经过连续6个月的质量稳定性考察,6批白背叶根配方颗粒的粒度、水分、溶化性、黄酮含量等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3.白背叶根配方颗粒的体外抑菌活性研究白背叶根醇提配方颗粒对金葡菌、金葡菌(耐药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5.63、15.63、62.50、12.50、15.63、15.63mg/ml;水提颗粒对金葡菌、金葡菌(耐药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31.25、15.63、62.50、250.00、62.50、31.2515.63mg/ml;而标准汤剂对金葡菌、金葡菌(耐药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31.25、31.25、12.50、250.00、62.50、31.25mg/ml。结论:白背叶根配方颗粒加工工艺参数明确,工艺稳定可行,适合工业化大生产。所制定的质量标准能准确地对白背叶根配方颗粒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分析,能有效控制该制剂质量。白背叶根醇提配方颗粒的抑菌效果优于水提配方颗粒和标准汤剂,水提配方颗粒和标准汤剂的抑菌效果无明显差异。
其他文献
以800 nm波段为代表的“光疗窗口”因其高皮肤透过率在医疗领域有重要应用,相较于昂贵的掺钛蓝宝石激光器,光学参量振荡器(OPO)因其光谱精度高、非线性晶体价格低廉等优势,逐渐成为获取“光疗窗口”的有效替代手段。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受激布里渊散射(SBS)脉冲时域整形技术获取逆阶梯泵浦脉冲提高OPO能量转换效率的方案,对完善OPO转换效率理论、拓展SBS技术及高功率固体激光器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
目的采用旋毛虫肌幼虫排泄分泌物(ES)作为包被抗原,建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的IgG和IgM抗体,为旋毛虫病的诊断提供依据。建立人血清中旋毛虫抗体
目的:在目前临床上,腰椎椎间融合术愈发成熟,椎间融合器种类较多。就形态而言,使用较多的为子弹头型椎间融合器,肾型椎间融合器,以及楔型椎间融合器,不同形态融合器对终板的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以膝关节软骨变性、破坏和骨质增生为特点的慢性退行性骨关节疾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僵硬、肿胀、活动受限,在严重时可
目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其发病的中位年龄为65岁,且该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逐渐升高的趋势。目前,随着
在本文中,我们系统地研究了非对称二元三次代数结构和余代数结构,包括三次结合代数,三次叶形代数,三次罗巴代数,三次Hom-叶形代数和三次余代数。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介绍了所研究课题的背景,然后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动机和本文大纲。第二章着重研究了三次结合代数。首先,我们介绍了三次结合代数的概念并探究了它与结合代数之间的关系,即如果一个代数是结合代数,那么它也是三次结合代数。我们也给出了三次结合代数与完全
激光反射断层成像是一种获取远距离高分辨率图像的激光成像手段。其优势表现在:相对于普通的光学成像,激光反射断层成像探测距离远且不依赖于光源的相干性;相对于传统微波雷
背景与目的旋毛虫病是一种遍及全世界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目前其感染宿主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研究发现在寄生虫感染的宿主血液循环中可稳定地检测到宿主或寄生虫来源的miRNA,
目的 对比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和骨填充网袋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在术后早、中期再发椎体骨折的差异,分析两种术式术后再发椎体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
一直以来,激光二极管泵浦的全固态激光器凭借着结构紧凑、效率高、可靠性强等优点在科学研究、社会生产中的各个领域都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而随着应用的进一步深入,对于激光器性能的要求也在进一步提高,因而研究LD泵浦的新型固体激光器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同时在实际应用中,传统单晶激光介质也面临着吸收带宽较小等问题,而将单晶中部分离子替换为其他相似离子,就会生成混合晶体(混晶)。混晶一般而言有着更大吸收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