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 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反应性增加,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治疗后缓解。其主要病理组织学表现是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增多。近年研究发现部分哮喘患者存在着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气道炎症,并可能与哮喘持续状态、慢性持续性哮喘、对激素疗效差的哮喘等有密切关系。 祖国医学称哮喘为“哮病”,认为哮喘是由于宿痰内伏于肺,复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诱因引触,以致痰阻气道,气道挛急,肺失肃降,肺气上逆而致,且多以风、寒、热、湿、痰、瘀为标,以肺虚、脾虚、肾虚为本。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总结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1992 年~2004 年期间住院的 115 例哮喘患者。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发病季节、吸烟情况、诱发因素、病史、症状、体征、舌苔脉象及血细胞计数、血脂和肺功能等情况与中医临床分型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出以下结论。 在 115 例哮喘患者中,男性略多于女性,平均年龄为 45.5 岁,吸烟者发病略高于不吸烟者,春季多发,受凉诱发多见。在哮喘的分型中,发作期 96 例,缓解期 19 例。发作期以热哮多见,其次为冷哮、虚哮;缓解期以肺虚型常见,其次为脾虚型和肾虚型。舌质研究发现,冷哮以淡红舌常见,热哮以红舌常见,虚哮组以暗红舌常见,肺虚组和脾虚组以红舌、暗红舌为常见,肾虚组中以暗红舌常见;舌苔研究发现,冷哮以白腻苔和薄白苔常见,热哮则以黄腻苔和白腻苔常见,虚哮以薄白苔、少苔常见,肺虚可见于白厚腻、薄白苔,脾虚则以白腻苔和薄白苔常见,肾虚则以少苔多见;在脉象比较中,冷哮以浮紧、弦滑、沉滑脉常见,热哮以滑数及弦滑脉常见,虚哮以弱脉、滑细和沉细脉常见,肺虚型以滑细、沉细脉常见,脾虚型以沉细、沉滑、滑细脉常见,肾虚则见沉细、滑细和弱脉常见。 在探讨哮喘中医分型与现代医学微观指标的关系时,我们发现冷哮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热哮及其他各型;热哮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其他各型;脾虚型甘油三酯明显高于其他各型,而血红蛋白则较其他型偏低;在肺功能检查中FEV(1实测/预计)和PEF(实测/预计)在缓解期脾虚型和肺虚型明显高于其他型,而虚哮型和肾虚型则明显低于其他型,经统计学比较均为P<0.05。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计数以及胆固醇、血小板、红细胞等在各证型比较时均未见明显差别。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初步揭示哮喘中医证型与现代医学微观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本研究还显示,冷哮多见于以嗜酸性粒细胞升高为主的过敏性哮喘;而热哮多见于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的内源性、混合性哮喘、哮喘持续状态、慢性持续性哮喘、激素抵抗性哮喘等。此结果还对中医辨证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即冷哮除温肺散寒,化痰平喘治疗外,须配合使用具有抗过敏作用的中药如地龙、防风、辛夷、麻黄、黄芩、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