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L.)是亚麻科(Linaceae)亚麻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亚麻籽是世界十大油料作物种子之一,其压榨而成的亚麻籽油是一种优质的食用油,富含多种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ω-3系不饱和脂肪酸,对于促进机体健康具有多重益处。目前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亚麻籽营养物质及活性成分研究较多,但对不同产地亚麻籽油中脂肪酸组成差异及矿物质元素的相关报道比较少。本文旨在测定并比较不同产地亚麻籽的含油率、脂肪酸的组成和油中矿物质元素种类及其含量,并探究亚麻籽油改善酒精性肝病的作用与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索氏提取法和GC-MS法测定并分析了 6个不同产地亚麻籽的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亚麻籽的含油率在36.59-44.88%之间,含油率与产地的生长季积温呈显著负相关(r=-0.840,P=0.037)。亚麻籽油中相对含量最高的5种脂肪酸分别是亚麻酸(53.36-65.84%)、亚油酸(10.14-16.39%)、油酸(10.03-12.37%)、硬脂酸(3.98-9.85%)和软脂酸(2.41-7.97%)。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77.51-92.39%。综合含油率及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等因素,最终确定甘肃陇南作为优质亚麻籽油生产地具有一定优势。研究结果可为亚麻籽油食用及药用开发研究提供基础理论数据。(2)采用ICP-AES法测定并分析了 6个不同产地亚麻籽油中矿物质元素种类及其含量。结果发现:亚麻籽油中Fe、Na、Ca、P、Mg等元素含量较高,并且不同产地差异明显,表明亚麻籽油是一种富含矿物质元素的食用油。(3)进一步探讨了亚麻籽油对于小鼠酒精性肝病干预的效果及机制。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四组:PF/CO组、AF/CO组、PF/FO组和AF/FO组。其中AF/CO组是采用改良的Lieber-DeCarli液体饲料建立了 C57 BL/6J小鼠酒精性肝病模型,PF/CO是其配对阴性对照组。AF/FO是亚麻籽油(FO)干预组,PF/FO是其配对阴性对照组。经FO干预6周后,采用外周血全自动生化检测、病理HE及masson染色、ELISA、western blot、原位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术等实验方法,检测并分析了亚麻籽油干预酒精性肝病的效果与机制。结果显示:与AF/CO组相比,AF/FO组的小鼠体重(body weight,BW)显著增加。亚麻籽油干预后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与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显著降低(P<0.01)。相对应的肝脏HE和Massion染色结果表明,肝脏炎症损害显著缓解;亚麻籽油干预组血清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水平显著下降;血浆及肝脏中的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均显著下降,而IL-10在干预前后没有显著变化。Western blot、原位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亚麻籽油干预组的肝脏枯否细胞显著减少。这些结果表明,亚麻籽油能够通过降低炎症水平进而缓减酒精性肝病。(4)本研究进一步采用16s rDNA测序及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亚麻籽油干预酒精性肝病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酒精饲养组的厚壁菌门和脱铁杆菌门细菌显著增多,而疣微菌门和放线菌门细菌显著减少。菌群属水平上Parabacteroides属、抚微菌属、拟杆菌属、毛螺菌属和Alistipes属等显著增加;而紫单胞菌属、Parasutterella属、Akkermansia属等菌属显著减少,这些细菌可能与长期摄入酒精导致的酒精性肝病密切相关。饮食给予亚麻籽油干预酒精性肝病后,在菌群门的水平上,显著降低了肠道菌群中变形杆菌与脱铁杆菌,而疣微菌数量增多;在菌群属的水平上,影响了拟杆菌属、Parabacteroides属,尤其显著改变了 Alistipes属。亚麻籽油可能正是通过影响这些肠道菌群,纠正菌群失调,抑制LPS引起的炎症,最终缓减酒精性肝病。该部分研究为酒精性肝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了较为实用的干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