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制和就业体制也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毕业生总量迅速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在激烈的就业竞争和职业流动过程中,大学生如何做出有效的职业决策就显得更为重要。本研究应用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试图通过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职业个性倾向性、求职自我效能感等的考察及其与企业员工在此三方面的比较,明确影响大学生职业决策有效性的因素及其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构建有效职业决策的数据模型,为大学生职业教育和就业辅导提供实证性资料。研究结果表明: (1)通过基线调查与分析,发现工资福利、自我价值实现、社会需要等因素对大学生的职业决策有显著性影响,在此基础上编制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能够应用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调查与分析。 (2)在职业决策过程中,大学生表现出了职业价值主体意识自我化的特点,更加注重自己的实际需要;在不同大学生群体中职业个性具有相对稳定性;性别、家庭来源是影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求职自我效能感、职业个性倾向形成的重要因素。 (3)对在校大学生与企业员工职业心理的比较中发现,二者在职业价值观、求职自我效能感总体评价方面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在职业价值观和求职自我效能感的不同纬度以及职业个性分布方面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4)对在校大学生和企业员工两个群体的数据拟合与比较中发现,两个群体的数据能够用同一个模型较好的拟合,而且当改变职业价值观、职业个性倾向对工作满意度的直接效应以后的模型是一个比较好的结构模型。 (5)在具体的职业决策情境中,大学生对信息的意识水平并不完全相同,其受到信息类型、信息匹配、决策策略应用以及可达性概率的影响。同时由于对信息的意识水平不同,大学生在职业决策即时情境中的决策行为也有不同,但是决策行为并不完全受信息意识水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