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集体行动的框架建构——以兰州自来水苯超标事件为例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550595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虚拟信息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尤其是自媒体的普及,网络作为社会安全阀的效用越来越明显,网络集体行动也逐渐兴起。这当然得益于中国的宏观政治机会结构,但与互联网的反控制能力也密切相关,同时公民意识的觉醒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本文从案例分析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兰州自来水苯超标事件的观察发现,网络集体行动,冲破了传统集体行动时空、阶层的限制,创造了一种“所有人对所有人喊话”的组织动员方式。以网络空间为主战场,形成了话语文本信息互动的传播与动员机制。从兰州事件过程中网络舆论的发展转变来看,网络集体行动是一个从集体认同到情感动员继而公开表达的过程。其中,集体身份认同构成了“我们”的行动主体,“他者”的想象建构明确了集体行动的抗争对象,二者共同组成了集体行动框架的基础部分。  网络集体行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网络空间的话语表达,情感因素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集体行动框架的建构。不满、威胁等心理因素构成了社会情感的部分。正是集体身份认同、情感话语的表达共同完成了网络集体行动框架的建构过程。互联网时代,凭借着虚拟空间的技术平台,群体参与集体行动的能力及热情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行动主体通过情感的话语表达,形成了网络空间中为集体所共享的群体认知与群体情感,并以此实现了集体行动的框架建构。
其他文献
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将在上海举行,这是150多年来,第一次由发展中国家承办、也是中国首次承办的世博会。筹办世博会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传播是重要的、和方方面面都有密切联系的
英国大众报纸从诞生之初就确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模式,在商业竞争的体制下,小报经营的唯一目的是获取商业利润。为了在最大限度上争取读者、扩大发行量,小报必须千方百计迎合
外资通过曲线收购等手段,把中国的政策规管玩弄于股掌之中    当前,国家虽然对矿业有一定的政策规管,但外资狡猾地透过曲线收购等手段把中国的所谓政策规管玩弄于股掌之中;国内矿企因种种原因无法进行产业整合,导致矿产企业连年失利,外资却竟然可以透过非直接收购的手段整合资源产业链,牟取暴利,凸显了国内矿企的弱点与危机。    外资曲线入华    矿业属于高风险、高投资的行业。除了无法找到矿源的风险之外,政
西方受众文化研究作为传播学的一个理论分支,它的兴起和发展见证了传播学理论的不断成熟,也丰富了传播学的研究视角。但在传统意义上,受众总是扮演着被动的接受角色,而此一点也恰
户外广告在中国发展迅猛,一跃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广告媒体。与此相反,现行的重行政、轻司法和行业组织的户外广告管理体制矛盾重重,与我国户外广告发展阶段和WTO要求不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