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多数中国人心中,房屋无疑是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是安身立命所在,房屋权属的清晰关系到社会基层的稳定以及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随着经济水平的高歌猛进,我国的土地制度、房屋登记制度由初具规模到日臻完善,这些法律制度的完备反过来也不断促进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近年来,房地产市场极度升温,买房不仅是基本生活所需更成为投资手段。国家为给过热的房地产市场降温,出台了相关限购政策,比如购房资格、贷款审批、税收政策等,这些调控政策的不断变化随即催生出了"借名登记"方式。房屋借名登记即实际出资人不以自身名义,而是借用他人名义对自己所购房屋进行登记的行为。借名登记看似规避资格限制、确保交易安全、降低税务成本,实则造成了大量纠纷的产生,也严重影响了交易的顺畅进行。针对此种问题,本文将以房屋借名登记的情形、目的、风险等基本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前期理论的总结研究,深入剖析借名买房协议的法律效力认定、房屋权属的界定等相关问题,以期寻求到既能符合法律规定要求又兼顾平衡各方利益关系的解决途径,为实践中相关纠纷的解决提供帮助,对相关指导意见的出台起到促进作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围绕房屋借名登记这个研究基点,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这一部分首先总结实务中房屋借名登记发生的原因以及潜在的风险,接着探讨房屋借名登记过程中涉及到的法律关系结构,引出这个问题的复杂性以及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社会价值,并给出本文准备采用的研究方法。最后,将借名行为与类似法律制度进行比较,找到相似之处并区分本质不同。第二部分,协议的效力。首先,归纳诸多学者探讨借名协议性质的现有学说和著述,并对各种观点进行简要评析,认可借名买房协议属于无名合同这一观点,但在法律适用上主张采取结合法。其次,分析无效说、有效说、区分说等各自主张,并从借名的具体意图、争议房屋性质、法定无效情形等角度给出作者对借名协议效力的见解。第三部分,登记的性质。第一步介绍我国现行不动产登记制度及其推定效力,第二步深入研究了法律物权与事实物权的关系问题,第三步引出平衡当事人利益保护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第四部分,物权归属。结合前三部分理论分析和研究基础,解决物权归属的确定问题。协议无效时,借名人原则上无法获得物权,但应结合其违法程度具体认定;协议有效时,区分是否涉及善意第三人,在侧重保护法律物权还是事实物权上加以选择,以期达到社会效益最大化。第五部分,相关建议。提出了预防和控制房屋借名登记风险的建议,表达了对相关法律制度完善的期待,并总结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