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是近年来争夺最激烈、火药味最浓、政治分化最严重的一次大选。被美国政界和主流媒体视为“圈外人”和“语出惊人”的特朗普在大选前并不被媒体和民意测验看好。特朗普因其大胆言论甚至被主流媒体塑造为“蠢蛋”、“疯子”形象。但特朗普却最终以304张选举人团票成功逆袭,当选美国第45任总统。大选结果令人意想不到。大选最后的那三场总统电视辩论非常值得关注。电视辩论在美国总统大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美国总统选举结果的一个重要风向标,也是候选人能否获胜的关键环节。普选中一直领先的希拉里却未能通过最后三场电视辩论锁定胜局,最终惜败于政界新客特朗普,这样的结果引人深思。人类语言是人类社会和文化中的语言,它与人类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和社会文化是相互依存的,但同时也相互影响。语言是社会文化的载体,是人们相互交流的工具,社会文化反过来又对语言产生制约作用。“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特朗普是如何赢得选举的?他的当选是偶然的成功,还是有更深入的原因?本文拟从语言元功能和社会文化视角来探析唐纳德·特朗普胜选的主客观原因。这也是本文的一种尝试和创新之处。首先,本文在韩礼德的元功能理论指导下,以2016年特朗普与希拉里之间的总统辩论为研究对象建立语料库,借助软件Antconc3.4.4,对比分析两位总统候选人在语言风格和用词特点上的异同。运用定量和定性的对比分析方法,并借助图表和举例来进行解释说明,揭示特朗普和希拉里语言风格和词汇策略的异同以及话语背后隐藏的交际意图。其次,本文从社会文化方面探讨特朗普获胜的深层原因。本文旨在回答如下问题并提出一个假设:(1)在总统竞选辩论中是如何体现元功能的?(2)在语言风格及选词用字上特朗普和希拉里的异同有哪些?(3)特朗普的语言策略是否符合了当前美国大多数人群的价值观取向而助其胜选?本文的主要发现如下:首先,从语言的元功能视角上看。第一、在概念功能层面,特朗普运用物质过程的比例远高于希拉里,这表明特朗普比希拉里表现得更理性、更切实际,在辩论中,他为美国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的策略和计划。相比之下,希拉里则频繁地通过抽象的语言及设想呼吁民众,缺乏切实的计划和行动,显得理性不足,感性有余。第二、在人际功能层面,虽然两位候选人都比较多地使用了中量情态动词,努力创建亲民形象。但在高量值的情态动词使用上特朗普远比希拉里使用得更多,又体现出特朗普语气强硬、态度坚定、好用极端词汇,显示出更具决断力;而希拉里用语则更谨慎、柔和且模式化。此外,希拉里偏好使用第一人称单数形式,分享自我经历,却容易把听众排除在外;而特朗普则更多地使用了第一人称复数形式,拉近与听众之间距离,让民众感受到他是从普通百姓的角度出发来规划美国未来发展。第三、在语篇功能层面,希拉里和特朗普都能突出重点,通过合理安排主位、述位,使关键信息明确。但他们各自的辩论侧重点截然不同。希拉里重在谈计划和构想,她提倡社会多元化,美国经济在她眼中总体趋势是好转的。特朗普则提倡本国保护主义,他指出全球化带给美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负面评价词在辩论中高频出现。其次,从社会文化视角上看,当前美国社会已经被明显地划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阵营——社会精英和普通民众,以及社会价值观的分化——保守主义和多元文化主义。特朗普正确分析了选民结构变化和选民诉求,正视了美国当前突出的社会问题,他挑战“政治正确”,蔑视“精英阶层”,拒绝“多元主义”,坚持“美国优先”等的用词策略和简单重复的语言风格,吸引了大众眼球,符合了长期被压制和忽视的大多数中下层白人的价值观取向,获得了“沉默的大多数”人的支持和选票。本研究有助于拓宽政治语篇的研究视角,有助于理解两位总统候选人的语言风格和策略,有助于强化人们的批判性思维意识,对特朗普本人及其胜选有更全面客观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