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丙泊酚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液动力学和心肌酶谱的影响,探讨靶控输注丙泊酚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在解放军第一五二中心医院择期拟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60例患者,年龄为43-75岁,患者随机分为靶控组和对照组(T和C组),每组30例,其中男29例,女31例;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Ⅲ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Ⅱ-Ⅲ级。T组麻醉诱导采用静脉注射咪达唑仑注射液50ug/kg,1%丙泊酚经TCI注射泵靶控注射,丙泊酚初始血浆靶浓度设置为1.0μg/ml,当BIS值降至70时,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8ug/kg和维库溴铵0.1mg/kg,当BIS值降至60、MAP降低<基础MAP20%时气管插管并机械通气;麻醉维持采用TCI注射泵,血浆靶浓度设定为3.5μg/ml,CPB开始后靶浓度减少至1μg/ml,停机后丙泊酚血浆靶浓度调整至1.5μg/ml直至手术结束;C组麻醉诱导采用咪达唑仑注射液50μg/kg,丙泊酚3min内注射0.8mg/kg,舒芬太尼和维库溴铵诱导剂量同T组,当BIS值降至60、MAP降低<基础MAP20%时行气管插管,C组诱导后采用七氟醚吸入并以1.3~1.5 MAC维持麻醉深度,CPB期间经体外循环心肺机氧合器(SORIN,dideco成人型膜式氧合器)吹入1 MAC七氟醚。两组患者术中根据需要间断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和维库溴铵。记录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o)、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时(T2)、切皮后3min(T3)和劈胸骨(T4)各时刻点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于麻醉诱导前(Teo)、手术结束时(Tel)、术后6h(Te2)、术后24h(Te3)、术后48h(Te4)检测患者血浆肌钙蛋白I(cTn 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 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是否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及不良反应。结果靶控组患者T2、T3、T4时点的心率显著低于C组,T1、T2时点的血压显著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其他各时点血压、心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靶控组患者血浆cTn Ⅰ在Te1、Te3、Te4各时点显著低于C组,CK-MB在Te2时点显著高于C组,CK在Tel时点显著高于C组,在Te2、Te3、 Te4时点显著低于C组,LDH在Te4时点显著低于C组(P<0.05)。靶控组患者吞咽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短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靶控组在术后24h、48h以及72h时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5)。靶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显著低于C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丙泊酚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3-3.5μg/ml)复合麻醉较丙泊酚诱导+七氟醚(1.3-1.5MAC)维持麻醉血液动力学更稳定;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麻醉减少患者围术期心肌酶谱水平,术后不良反应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