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自觉指社会主体有效地发挥主体性和能动性,自觉遵循社会普适的规制体系,使主体的行为与规制体系保持协调并促使其优化的过程。它是确证主体性的表现和实践。当今时代,全球化所造成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全息渗透,以及市场经济对功利和物欲的巨大张扬,正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冲击着置身其间的主体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唤醒主体的自我意识和人格意识,实现主体道德自觉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不断提高国民综合道德素质,推动全民族精神文明迈向新台阶的必由之路。道德自觉是道德生活最本质的因素,缺乏自觉性的道德是不真实的。道德自觉既是东西方文化的共同主题,也是人类道德生活的核心与精髓。道德自觉作为中华先民的修身之道,是与深厚的中华文化母体相联结的完整的修身体系。这一体系由个体人性出发,贯穿了家庭、社会、国家、民族,扩而充之至人类和天地自然。在道德自觉所展开的作为文化存在的人的本质中,个体存在已深深融入群体之中,人的个体生命已升华为群体的类生命。在西方哲学史上,苏格拉底、康德、费希特、黑格尔等思想家,也有大量的关于主体道德自觉问题的系统阐述,从不同侧面、以不同方式强调道德自觉及其培育对于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大意义。加强道德自觉建设是中华文化为人类探求个体与群体的统一、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人类与自然的统一所做出的最大贡献,也是道德自觉思想的永恒价值所在。主体道德自觉具有自觉性、自我评价性和自我完善性等特征,而道德自觉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人具有实践本质和社会关系本质,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我们可以根据道德自觉的这些特性,研究培养道德自觉的主要途径。使道德自觉作为道德主体凭借自身道德信念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无形而巨大的精神力量,在道德主体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实践中发挥着多维功能。实现主体的涵育道德自我、促进道德自律和树立道德理想等是道德自觉的主要功能。引言部分阐明了关于道德自觉问题的研究现状,指出了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说明了选题缘由,交代了本文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介绍了本文的基本思路和框架。第一部分是道德自觉的内涵及其特征。这一部分介绍了现有资料对“自觉”“道德自觉”的理解,并对“道德自觉”概念的内涵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进而介绍了“道德自觉”的特征,包括主体的道德自觉具有自觉性、自我评价和自我完善等特征。第二部分是对道德自觉的现实定位及其功能。在这一部分首先通过对道德自觉的本体依据和主体依托的分析对其进行现实定位。接着论述了道德自觉作为道德主体凭借自身道德信念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无形而巨大的精神力量,在道德主体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实践中发挥着的多维功能。第三部分是培育道德自觉的基本路径。在这一部分首先论述了对道德自觉养成规律的理解,指出道德自觉的养成是一个从伦理自发到道德自觉的过程,是道德自由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进而提出了培养道德自觉的基本路径,可以通过加强自我道德修养,增强社会道德教育和强化舆论引导等方式进行。结束语部分提出了道德自觉与社会和谐的构建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本文研究的落脚点。体现了研究道德自觉的现实意义及其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