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规划与设计中很多重要问题的判断与决策都需要通过客流预测提供数据支持。但是就目前客流预测结果来看,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预测结果与实际客流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有的甚至相差数倍,不同研究机构对同一条轨道交通线路的客流预测结果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针对这一现象,除了对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方法加以改进完善,努力提高预测精度外,还应进一步加强对客流预测结果的评估分析与决策判断,从而增强轨道交通系统的科学决策,提高轨道交通系统的抗风险能力。论文首先通过对国内外一些典型案例的分析,总结了轨道交通客流的成长规律;分析了世界上轨道交通发展较成熟的城市其全网客流规模分布规律,并以国内上海、广州为例分析全网客流的成长过程;通过对国内既有线路的客流统计,分析了轨道交通客流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平均运距、换乘客流特征。此项工作,为客流预测以及客流预测结果分析判断,提供了良好的依据。论文针对国内城市规划对人口与就业空间分布方面的缺失,提出了基于城市规划的人口与就业岗位空间分布预测法,并针对轨道交通对人口、就业空间分布影响作用机理,通过引入城市人口分布引力势能场概念,建立了轨道交通影响下的人口、就业重分布模型。论文建立了面向“区域+市区”的多层次多模式客流预测方法,提出了模型结构体系,并就其中的两个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就“区域+市区”的OD矩阵合成技术,提出了权重分配法、类重力模型法和目的地选择模型法;在超级网络的基础上,以超级路径广义成本的决策依据,建立了多方式多路径下的方式划分和分配组合模型。针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可信度较低的状况,提出了应加强对客流预测的评估分析的建议,并建立了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结果分析的技术流程。本文以面向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与分析的研究为突破点,强调理论分析与实践应用的有机结合,在理论方法构建及可操作性措施建议提出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①引入城市人口分布引力势能场概念,建立了轨道交通影响下的人口、就业重分布模型;②建立了面向“区域+市区”的多层次多模式客流预测方法;③建立了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结果分析技术。鉴于本文研究的不完善之处,完善理论模型与方法、建立居住-就业空间关系预测模型、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结果的合理使用等均为后续研究的主攻方向和工作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