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加剧了城市化进程,也带来了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迅速,极大程度的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但迅速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也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诸如车站站内乘客拥堵滞留,车站设计集散能力与实际客流不符,客流高峰时段甚至要采取封站的手段缓解客流压力。且地铁车站建设投入费用巨大,建成后更改困难。因此,提高已经建成的地铁站的集散能力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建立车站集散仿真模型,模拟地铁站的集散情况。结合客流集散理论提出改善方案,并用仿真模型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行人流交通特性、乘客集散过程和车站集散评价指标三个与轨道交通车站研究相关的理论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文章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2)深入研究与城市轨道交通车站集散能力相关的理论概念及不同情境下提高集散能力的协调措施,选取人流密度和设施排队长度为集散能力评价指标。(3)选取西安大雁塔地铁站为研究对象,并对大雁塔地铁站进行实地调查和行人观测。依据观测数据分析大雁塔站的交通特性和行人交通特性,包括站内布局、运营流程、站内设施特征和行人宏微观交通特性。(4)详细分析社会力模型理论,使用基于社会力模型的Anylogic行人库软件建立大雁塔地铁站仿真模型,对模型的行人密度图进行分析,找到集散能力的瓶颈区域,获取瓶颈区域的人流密度或排队人数。结合仿真数据,西安大雁塔地铁站集散进行评价和分析,提出改善建议。根据改善方案,再次仿真验证方案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