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两宋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以诠释儒家经典为己任。在解经过程中,朱熹十分重视经典文本的校勘之事,并对经典校勘问题多有论说。不管是《四书章句集注》、《诗集传》、《仪礼经传通解》、《周易本义》、《论孟精义》之类的关于经典校释之书,还是与师友讲论的书信以及后人整理的朱子语录,其中都有朱熹讨论经典文本校勘问题的文字,为我们研究朱熹的经典校勘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从中可以窥见朱熹校经的原则、方法、特点等。本文的研究思路,就是从上述著述里发掘朱熹谈论经典校勘的文字,加以整理和研究,以期比较完整地呈现朱熹校勘儒家经典的成果、方法、以及成就和不足,并对他的学术地位作出客观的评价。本文分为五部分。引论部分介绍了选题的原因和价值,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并介绍了本文重点关注的主要问题及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一章简要论述了朱熹校勘儒家经典的活动和成果。本章以《四书集注》为例,介绍了朱熹校书的过程。对朱熹校勘成果的介绍分为四种类型:校注与原典并行、师友讲论、全书校勘和序跋、札记。第二章论述朱熹关于儒家经典校勘的思想和主张。主要有三点:一是校勘可助推求经文的本义;二是经典文本在流传过程中多有舛误,有校勘的必要;三是在校经过程中必须采取严谨审慎的态度,要“信古阙疑”,不可“容易更改”。第三章是本文写作的重点,系统阐述朱熹校勘经典的方法。大致概括为六种方法:广搜异本,考悉众本之间的同异进行校书;依义理校;依文势校;依音韵校;依他书可验证者校;多人反复对校。第四章对朱熹校勘儒家经典的特点、成就以及不足进行分析。朱熹校勘的特点,可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朱熹校经依附于解经,是为解经服务的,在形式上采取随注进行校勘的方式;二是朱熹重视版本依据,但是并不迷信古本、石本;三是朱熹重理校,偏重以文势和义理进行校勘;四是朱熹对经典的校勘非常全面,涉及异文、脱、误、衍、篇章等各个方面。在对朱熹校经的方法和特点进行分析归纳之后,论文的最后一部分对朱熹的校勘进行评价,认为其成就和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采用较为科学的校勘标准,版本依据和分析义理并重,订正了经典文本出现的讹误,恢复了部分文本的原貌;极大地促进了儒学的传播;以严谨的考证功夫对抗了宋学的空疏之风。朱熹校经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朱熹重义理,版本和分析义理相结合的标准在实际操作中并不能完全贯彻,朱熹的有些观点有时不免主观臆断,存在妄改经文的弊病;其次,朱熹的校勘思想和方法较之前代虽有进步,但离严格意义上的校勘学仍有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