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高等教育扩招政策的推进,大学课堂教学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行为是课堂研究领域的问题之一,研究大学生课堂行为有助于了解学生在课堂中真实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对大学课堂的认识,从而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文章主要采用课堂观察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了大学生课堂行为表现和大学生课堂行为类型及影响因素。研究者以观察性参与者为角色,通过结构观察的定量观察工具和定性观察法相结合,对大学生课堂行为表现从三个方面展开具体研究。其一是对大学生选择课堂座位行为的分析。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课堂座位,且选择座位的过程和最后的分布形态是一个“梯形”。其二是对大学生课堂参与行为的分析。学生课堂参与行为的定性特点是:学生多以群体形式参与,很少有学生个体直接参与;学生参与行为多是被动服从;参与的范围仅仅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其三是对大学生课堂非听课行为的分析。非听课行为的特点是:非听课学生只是少数人;非听课行为有持续性和传染性;非听课行为出现频数的总体变化趋势呈平行线和抛物线型。论文提出了大学生课堂行为的六种类型是:与课堂任务有关的互动式参与性投入行为、与课堂任务有关的参与性投入行为、与课堂任务有关的非参与性投入行为、与课堂任务有关的参与性非投入行为、与课堂任务无关的投入行为、与课堂任务无关的非投入行为。运用卡方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了影响学生课堂行为的因素。成绩是影响学生课堂行为的显著因素,而年级和家庭来源不是影响学生行为的显著因素。不同抗干扰程度下,六种行为类型学生的分布比例呈现显著性差异,对课堂纪律总体印象评价不同的学生在课堂行为类型的分布上有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