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与微博社交功能对比分析

来源 :北京印刷学院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chenche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有人类,便有社交,传播学称之为人际互动。有了计算机以后,又有了人机互动。等有了互联网之后,人机互动开始向网上人际互动转化。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网上人际互动的方式逐渐丰富和多样,到微信、微博时代达到顶峰,我们称此类媒体为社会化媒体,称此进程为媒体社会化进程。社会化媒体以多向互动和网格裂变的传播方式,彰显了其强大的社交功能。微信、微博作为继博客和人人网之后推动媒体社会化进程步入高潮期的两大平台,在各自社交功能的定位、导向因素、关系网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以这二者作为案例做对比分析,深入研究其社交功能的异同,有助于我们深度了解社会化媒体及人类社交功能。目前学界关于社会化媒体和微信、微博都有很多研究,但却未集中到社会化媒体的社交功能上来。笔者以web2.0时代发展壮大起来的社会化媒体的社交功能为研究对象,以两大现象级社会化媒体微信、微博为案例,采用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充分论证。在论述过程中所运用的理论包括但不限于传播学的学科知识,还努力将社会学、心理学的理论融入社交功能的研究当中,尝试从一个全新的、多维度的视角来深化对社会化媒体的社交功能的认识。本文将从三个部分展开论述:首先,对于社会化媒体的社交功能进行概述,包括媒介的社交功能、微信微博的社交功能、微信微博社交功能给用户带来的影响以及微信微博社交功能的价值;其次,通过微信、微博具体社交功能的对比,分析出社会化媒体社交功能的异同,选取微信微博的转评赞、群组、公众号和订阅消息等功能进行对比研究;再对社会化媒体社交功能的认知逻辑和发展趋势进行研究。
其他文献
20世纪80年代,社区矫正作为刑罚执行措施被引入我国,2003年,我国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开启了社区矫正的本土化进程。2019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出台,是我
何炳钦先生是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的知名教授,“师者所以传道授类解惑者也。”这就决定了何教授无论从职业素养的需要出发,还是从艺术创新的宗旨而言,都须恪守“广采博录,厚积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