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里格气田钻井新能源动力系统研究

来源 :西安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168168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随着大气环境的不断恶化,环境问题成为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将传统动力燃料用电或者天然气进行替代能够实现清洁生产,进而对生态环境起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本文以苏格里气田钻井动力系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并取得了相应的认识:(1)对纯天然气动力系统改造方案、混合燃料改造方案、电代油改造方案的优劣进行了研究,之后结合苏格里气田钻井动力系统的实际情况,对三种不同的改造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最终选定电代油方案来对苏里格气田钻井的动力系统进行改造。(2)对苏里格气田电代油系统的改造情况进行具体化分析,并通过对钻机机械部分改造、高压电气部分改造、低压电气部分改造与分析对比,最终确定了苏格里气田区域钻井动力系统的具体改造方案,对其原有的驱动模型进行了改造,呈现出相对较优的节能减排效果。(3)对苏格里气田钻井动力设备进行电代油改造后的经济性与环保效果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对比利用看出,电代油改造后的动力系统符合钻井队施工现场要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为可观,经测算,如果使用电网电费用为443.23万元,可以节约成本239.1万元,成本控制幅度较大,因而在电网便利的条件下,钻井队实行电代油具有很好的推广实用价值。
其他文献
黄骅地区位于我国华北地区东部,地理范围在116°~120°E,36.4°~39.7°N之间,总面积约为8.93×104km2。勘探实践及前人研究成果表明,黄骅地区构造复杂且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是我国华北地区地质构造研究和油气勘探的重点地区之一。黄骅地区经过50余年的勘探实践,积累了大量的油气地质及构造研究资料。虽然黄骅地区有较多的相关研究成果,但该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地球物理及地质工作程度高低不一,坳
边缘检测技术是数字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中的基本问题。随着深度学习的快速发展,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边缘检测算法已经成为图像处理中的研究热点。经过多年的研究,在强边缘图像上的边缘检测算法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弱边缘图像上,还存在着某些问题有待解决。因此,本文以改进HED网络为基础,对地震图像边缘检测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对本文涉及到的理论基础知识进行简单介绍。深入研究了基于深度学习的HED网络边缘检
石墨烯/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以及良好的功能特性,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工业、航空航天、微电子技术等领域。然而,石墨烯/金属基复合材料在工程应用中仍未达到预期的性能要求。相关研究证实,通过改善复合材料中石墨烯与金属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强度、调节石墨烯的位向与排布方式是优化复合材料整体力学性能的有效途径。阐明石墨烯/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对于设计具有高强度、高韧性的石墨
贵金属纳米结构在入射光的作用下会产生等离子激元振荡,且自由电子的相互碰撞会促进表面电场的增强。另外,氧化锌(ZnO)是一种宽带隙半导体材料,具有优良的光电性能,将贵金属纳米结构与ZnO材料结合起来,可进一步产生共振耦合效应,拓宽等离子体共振特性的应用领域,是近年来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之一。通过各种性能优化,贵金属纳米结构的表面电场强度仍无法达到实际需求,因此将金属纳米结构局域化,且与半导体材料组成二聚
针对航空航天、核工程和军用装备制造等高技术领域相关运动部件的高温磨损失效问题,基于原位内生增强相和摩擦化学反应生成润滑相的设计思路,通过Ni,Mo和SrSO_4之间的组分调控,利用真空热压烧结过程中SrSO_4分解形成的弱氧环境,原位制备含有Sr Mo O_4和Sr_2Ni Mo O_6的镍基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SrSO_4含量对Ni-20wt%Mo(N20M)合金物相组成、组织结构、硬度及宽温域
特殊螺纹接头使用过程中,受到各项载荷的共同作用,会发生密封失效和螺纹连接失效等事故,降低油气开采效率。因此,为研究接头设计参数对其密封性能和连接强度的影响规律,对密封面锥度、球面半径、螺纹导向面角、承载面角和螺纹牙宽度不同的特殊螺纹接头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据此优化了其设计参数。建立了锥面对锥面和球面对锥面两种形式的密封面接触力学模型,以及脱扣失效和剪切失效临界载荷模型,经分析可知,影响接头密封性能和
随着完钻井深的不断增加,储层岩石压实度、强度和地层压力也不断增大,加之钻井时间长,污染带增厚,普通射孔弹无法达到射孔穿深要求,需采用超强射孔弹才能射穿高强度的厚污染带。本文采用LS-DYNA软件,结合ALE算法,考虑围压和高孔密弹间距,建立单枚及两枚HS45-5射孔弹-枪-液-套管-高强混凝土靶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超高速金属射流的形成及侵彻混凝土靶的过程。查明超高速金属射流能量转换及侵彻过程中能量
在Ⅱ型抽油杆试样的疲劳试验中,夹持装置的夹头部位,容易在抽油杆表面产生压痕,致使该位置出现应力集中,从而导致抽油杆提前断裂,疲劳试验失败。因此,本文设计一种新型抽油杆疲劳试验夹持装置,以期有效减小疲劳试验中抽油杆夹头处应力集中,提高疲劳试验的成功率。首先,通过对夹持装置的国内外现状调研,设计出一种带有鸭嘴头的新型夹持装置。确定其理论模型,计算出抽油杆的屈服应力和接触应力。理论结果显示,该装置夹持下
井下牵引器技术作为水平井开发技术重要技术之一,目前应用较多的为机械轮式井下牵引器。近年来,为适应更复杂的水平井工况,液压牵引器应运而生。以液压系统为控制单元的轮式液压牵引器比机械式牵引器有更大的牵引力,更强的越障性能以及更优秀的控制系统。因此液压牵引器相比于机械式牵引器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以液压牵引器为研究对象,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研究:(1)对液压牵引器系统总成及各部分功能进行研究和理论分
本文主要针对现阶段油田上使用的微球聚焦测井仪推靠系统所存在的机构复杂,在实际测井推靠过程当中存在的可靠性低,机构运动到位但推靠力不足,或者机构收拢不完全而造成的整体仪器不能顺利取出等系列问题而展开的。在国内外研究背景下,通过分析测井仪推靠系统的传动机理,掌握其整体运行状态之后,考虑以下五个方面:1)运动平稳性;2)初始传动角;3)极板推靠力;4)运动可靠性;5)机构自适应性;进行了推靠系统的结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