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腺样囊性癌(ACC)是好发于涎腺组织(包括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以及小涎腺)并且来源于闰管储备细胞的恶性肿瘤。腺样囊性癌具有三种病理类型,包括筛状型、管状型以及实体型,但临床上进行病理分型较难,因为一般肿瘤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病理类型。一般来说,实体型腺样囊性癌的患者预后较差。腺样囊性癌生长缓慢,一般没有局部淋巴转移等特点,但容易复发并存在远处转移的风险,同时腺样囊性癌细胞倾向于侵犯周围神经,是其独特的生物学行为。因此,腺样囊性癌被看作为头颈部涎腺肿瘤中具有相当破坏性和侵袭性的肿瘤。我们课题组前期研究证实细胞自噬与腺样囊性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细胞自噬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清除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破损衰老细胞器、错误折叠蛋白质等,从而使细胞获得稳态环境;同时以这些代谢废物为底物产生大量小分子物质,氨基酸、脂肪酸等,从而为细胞循环利用一些合成底物并提供能量。自噬的发生与细胞的营养条件密切相关,而低氧的存在大大限制了细胞的营养来源。低氧可以有效诱导自噬现象的产生。作为肿瘤细胞应对低氧环境的重要参与因子,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调节的信号通路在低氧诱导的自噬中起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有研究表明,BNIP3可能是HIF-1α调节的低氧自噬通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阶段关于低氧诱导自噬相关基因及分子在腺样囊性癌中的研究相对薄弱,BNIP3在腺样囊性癌低氧自噬通路中的作用仍然值得进一步探索。此外,BNIP3的表达与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仍然未知。研究目的:探讨BNIP3在ACC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BNIP3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临床分期、肿瘤大小、病理分级、是否有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探索腺样囊性癌中BNIP3与低氧自噬的关系。实验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腺样囊性癌组织中BNIP3、HIF-1α、LC3的表达,分析BNIP3、HIF-1α、LC3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临床分期、肿瘤大小、病理分级、是否有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体外培养ACC-M细胞株并采用二氯化钴诱导低氧环境,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低氧状态下细胞内BNIP3、HIF-1α、LC3的表达。实验结果:(1)BNIP3在肿瘤中呈阳性表达,在正常头颈部唾液腺细胞中呈阴性表达,BNIP3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p=0.001)显著相关。HIF-1α主要在肿瘤中呈阳性表达,在正常头颈部唾液腺细胞中呈阴性表达,HIF-1α的表达与TNM分期(P=0.023)和组织学分级(P=0.024)显著相关。LC3可以在正常涎腺细胞和肿瘤细胞中表达,LC3表达与TNM分期(P=0.019)显著相关。(2) BNIP3阴性表达组的总体生存率比在BNIP3阳性表达组生存率更高(P=0.011)。HIF-1 α表达阳性或者阴性的患者的总体存活率没有显着的差别。(3) BNIP3表达与HIF-1 α的表达相关(P=0.011)。与此相反,BNIP3表达与LC3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167)(4)低氧诱导状态下ACC-M细胞中HIF-1α在细胞核内表达,BNIP3和LC3在细胞浆内表达。研究结论:本实验显示BNIP3可能在腺样囊性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对肿瘤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为腺样囊性癌未来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但对于腺样囊性癌中低氧自噬的作用仍然有待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