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NT-proBNP水平表达,进一步探讨早期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NT-proBNP的浓度对评估院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10月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9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其中急性心肌梗死为7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为115例,随机选择同一时期入院的71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对照,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按照动态心电图将研究组分为室性心律失常组(98例)和无室性心律失常组(94例),采用免疫荧光层析法测定血浆NT-proBNP浓度。比较各组NT-proBNP水平间的差异。根据NTproBNP水平将ACS患者分为NT-proBNP增高组(≥300pg/ml)和NT-proBNP正常组(<300pg/ml),比较NT-proBNP增高组与NT-proBNP正常组两组间院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差异。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NT-proBNP对ACS的诊断价值和院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结果1、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NT-proBNP浓度[360.60(652.28)]高于对照组患者[199.10(366.40)],差异有显著性(P=0.000<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NT-proBNP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1,95%CI=1.001~1.002,P=0.024<0.05)。2、血浆NT-proBNP水平在对照组、UA、AMI患者中呈逐渐上升趋势,三组之间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9.10(226.40):310.3(408.40):544.4(1546.45),P<0.017]。3、ACS患者中室性心律失常组NT-proBNP水平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61.85(1583.95):303.60(364.88),P=0.000<0.05)]。4、ACS患者NT-proBNP增高组中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57.52%)高于NT-proBNP正常组患者(34.74%)(?2=10.75,P=0.001<0.05)。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中,NT-proBNP并不是ACS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NT-proBN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呈高表达,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2、ACS患者院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可能随着NT-proBNP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入院后应立即检测NT-proBNP浓度对院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进行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