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农业正经历着传统向现代农业的转化,党中央把“三农”问题放置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而且坚定农业是永不衰退、不断推陈出新的基础产业的根本发展方向,自2004年至2010年,中央连续七年中央一号文件目标直击“三农”。2010年的一号文件再次明确: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推动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推动统一经营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为农民提供便捷高效、质优价廉的各种专业服务。支持龙头企业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增加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扶持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农业上市公司18年的成长历程,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显著的、喜人的,发挥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龙头带领作用,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国农业上市公司成长严重不足的窘境,存在着成长中的“自然烦恼”:公司治理结构仍不规范、信息披露质量较差、农业的背农经营及转型投资等问题。对于研究农业上市公司成长性问题,首先是农业上市公司作为高级的农业企业组织形式,中国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竞争的国际化寄予着农业上市公司的成长,通过敏感的市场触角:信息化、多样化,引领农业横向和纵深发展,将市场需求信息反馈给种养业,刺激、拉动农民的生产热情,且会因丰富的原材料刺激加工业,专业性大型农贸市场由此也会发育起来。其次是随着入世后的全面开放,全球化、国际化发展趋势下现代企业成长的要求,对于农业上市公司的发展显得极为迫切。最后就是在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基本特征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组织形式成为产业化组织经营模式,产业化需要龙头企业、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运作实体,农业上市公司从农业整体发育贫瘠的土壤里脱颖而出,作为现阶段先进农业生产力的企业组织代表,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长期嬗变过程中,担负着实践农业产业政策、科技兴农、旗帜模范的排头兵。同时农业上市公司发展好坏,直接体现了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决定了我国未来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向。本文的研究目的是要通过规范和实证研究,对农业上市公司成长的影响因素做出主成分提取和判定,并在企业成长理论、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把农业上市公司看作是有生命的有机体,分析在各个成长阶段的特征,实现协同成长和衰退期的蜕变选择,从而希望力图争取农业上市公司的较强成长力。本文的研究思路是从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现状出发,分析经营规模、数量和资本状况等,找出在农业上市公司成长中较为普遍的问题:整体板块数量不足、多元经营成长、核心竞争力弱,对政府补贴依赖过度、“背农”问题严重、科技创新力严重不足和公司治理不规范等。与选择特殊行业:房地产行业、金融行业、IT行业以及电信业的特征比较,分析在这些领域里高成长原因、竞争状况的行业优势,力求寻找农业的近似或可相仿的行业特征,比如行业关联度高、行业壁垒管制、享受政府补贴等特征,挖掘出农业上市公司的优势或影响劣势,找出“农”的前进动力,坚定“农”的旗帜方向,并探索农业上市公司的成长路径和方式。进而在企业成长理论和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分析影响农业上市公司成长的定性影响因素:政府宏观政策、技术因素、管理因素、资本因素、企业家精神等。先通过研究农业上市公司成长性定量的财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多元相关回归等统计工具,对农业上市公司成长性进行实证判定,找出影响因素的表现形式,如规模因子、流动因子等。在解决农业上市公司成长问题时,在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把农业上市公司看作是有生命的有机体,进行生命周期的界定,寻找出在各阶段的协同成长以及衰退时期的蜕变成长。在不同的生命阶段有不同的生命特征,通过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路径和成长方式,力求实现各阶段的协同成长,通过蜕变,将企业的一个个生命周期衔接起来,跨越生命周期使农业上市公司实现强的成长性。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将农业行业与其他产业典型行业的特征比较,因为要想找出农业上市公司其根本的成长动因,所处的行业在产业结构中有什么特征,尤其是行业比较下的,完全利于对农业上市公司的研究。在研究产业结构的文献中,有关于产业的比较,但肯定的是没有具体行业特征的比较。二是关于对农业上市公司生命周期阶段与阶段特征的协同研究,关于企业生命周期的研究和企业成长因素的协同研究都有理论研究,但二者的结合再融入行业中研究农业上市公司的成长,以及实现蜕变成长,这是本文力求的创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