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兴安岭东南段属于兴蒙造山带东端的规模巨大的东北中生代“花岗岩海”一部分,本论文在探讨研究区内早中生代花岗岩的时空演化、成因及其形成构造背景,以及成岩成矿作用基础上,划分出矿床成矿系列,建立了成岩成矿模型,圈定了成矿远景区,进行了找矿潜力评价,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和认识:1、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二长花岗斑岩中普遍发育微细粒闪长质包体(MME型)、同深成作用岩墙—(辉石)闪长(玢)岩等中基性脉岩群,及宏微观和主微量元素、同位素等特征,提出岩石具显著的壳幔岩浆混合成因的新认识,并取得似斑状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91.4~231Ma、同深成作用岩墙—(辉石)闪长岩186.3~207Ma年龄(全岩Rb-Sr等时线)、二长花岗斑岩U-Pb锆石年龄为190.8~202.08Ma的新成果。2、首次厘定出晚三叠—早侏罗世铝质A2型正长—碱长花岗岩,岩石U-Pb锆石年龄为175.1~214Ma,岩石成因与基性岩浆底侵作用下的地壳古老变质基底物质的部分熔融作用和一定程度的壳幔岩浆混合、分异作用参者共同控制有关,形成于大陆碰撞后跨塌、伸展构造环境。3、研究区早中生代花岗岩类由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二长—正长花岗斑岩向铝质A2型正长—碱长花岗岩、A型碱性花岗岩演化,岩石形成于晚三叠—早侏罗世,说明研究区经历了古亚洲洋闭合后的大陆碰撞—碰撞后向碰撞后崩塌的大陆动力学构造背景的有序演化,暗示该地区从此进入滨太平洋构造域的陆缘增生构造环境,这对确定古亚洲洋和古太平洋构造域的转换时间具有重要的意义。4、依据早中生代花岗岩类时空演化、成因及其构造背景、成岩成矿特征划分出:碰撞—碰撞后构造转变期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二长花岗斑岩有关Mo-Au-Pb-Zn-Fe成矿亚系列和碰撞后崩塌型正长—碱长—碱性花岗岩有关Fe-Pb-Zn-Mo成矿亚系列;提出两个矿床成矿亚系列中成矿作用的差异性与成岩成矿构造背景、岩浆源区物质、岩浆侵位深度和岩体中壳幔岩浆物质混合比例、混合强度等有关的新认识,并首次在建立了底侵作用下的早中生代花岗岩成岩成矿模型。5、在小西林铅锌铁矿田中,取得与成矿关系密切的细中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锆石LA-ICPMS年龄为197~207Ma的新成果,并提出叠加晚三叠—早侏罗世铅锌成矿作用的新认识。6、总结了研究区地层、岩浆岩、构造控矿的成矿条件分析、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等,并结合物化探、遥感等综合研究基础上,圈出与早中生代花岗岩有关的铁多金属、金等Ⅰ级成矿远景区4个,Ⅱ级成矿远景区1个,Ⅲ级成矿远景区1个,对成矿远景区进行了多金属成矿规律、找矿潜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