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颈动脉狭窄可引起脑组织供血不足,是导致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的重要原因之一。颈动脉狭窄的治疗目的在于改善脑供血,预防斑块脱落导致的栓塞,纠正或缓解脑缺血的症状;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和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根据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和临床表现来进行治疗,治疗包括内科治疗、外科治疗和介入治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作为治疗颈动脉重度狭窄的主要方法,已经有近70年的历史。无论是欧美还是国内的大量临床证据,已表明CEA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在切除颈内动脉脂质斑块的同时,还可以改善患者缺血脑组织的供血,降低缺血性脑梗死、TIA发作的可能性。但是CEA也有其相应的手术风险,患者可出现血流动力学改变,发生因脑过度灌注导致的头痛,精神亢奋,失眠,严重者可发生脑出血,亦有患者因术中斑块脱落或灌注不足导致的脑梗死,均可导致生命危险。而过度灌注导致的脑出血是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后临床上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一旦漏诊,误诊或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将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如果能预测术后脑内灌注量,给与足够的重视和适当及时的处理,将会给患者本身减轻疾病痛苦和避免家庭重大损失。目的:利用动脉血质子自旋标记成像技术(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探究一级侧支循环数目与CEA术后CBF改善率相关性研究。一级侧支循环数目与过度灌注状态的发生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5月至2019年8月经病理证实的28例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stenosis,ICA)狭窄的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术、病理等大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需要进行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在手术前一周以内进行颈动脉CT血管造影、脑动脉CT血管造影和脑动脉血质子自旋标记成像检查。在手术后一周以内再次进行颈动脉CT血管造影脑动脉CT血管造影和脑动脉血质子自旋标记成像检查。对脑动脉CTA处理过脑血管三维成像图像,请2位本院影像科资深主治医师共同读片,确定一级侧支循环(前交通动脉和后交通动脉)的数量。对处理过的ASL图像,即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图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CBF改善率=(术后CBF-术前CBF)/术前CBF(相同时间,相同侧别),只有与术前基线水平相比CBF>100%,定义为过度灌注状态。最后两者结合,分析与患者本身存在几条一级侧支循环与术后CBF改善率的相关性,并做出术前手术可以达到的预期以及术后预防并发症。结果:共纳入28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患者术后复查CTA检查显示颈动脉狭窄完全解除,手术相关达到治疗预期。一侧重度狭窄17例,双侧狭窄11例。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方面,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男性26例,女性2例,男女性别比为13:1。年龄51~80岁,平均(65.89±7.37)岁。常年高脂肪饮食的患者12例(43%),有吸烟饮酒史患者16例(57%)。病程1日~4年。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无力有18例(64%)。表现为肢体麻木有11例(39%)。表现为头晕有TIA发作6例(21%)。表现为视物模糊有6例(21%)。变现为头痛有3例(11%)。表现为言语不清有2例(7%)。患者中有高血压为基础疾病的有15例(54%)。患者中有糖尿病为基础疾病的有10例(36%)。患者中有冠心病为基础疾病的有7例(25%)。经过CEA手术后,手术侧及非手术侧1.5s的CBF改善率均有统计学意义,手术侧及非手术侧2.5s的CBF改善率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影像学方面,在样本中未发现不含有一级侧支循环的患者。存在1条一级侧支循环的患者有17例,手术侧1.5s,2.5s的CBF的改善率分别为50.27%,29.85%,非手术侧1.5s,2.5s的CBF的改善率分别为18.56%,15.30%。存在2条一级侧支循环的患者有6例,手术侧1.5s,2.5s的CBF的改善率分别为106.13%,31.39%,非手术侧1.5s,2.5s的CBF的改善率分别为15.79%,24.52%。存在3条一级侧支循环的患者有5例,手术侧1.5s,2.5s的CBF的改善率分别为201.31%,66.84%,非手术侧1.5s,2.5s的CBF的改善率分别为12.93%,17.16%。但只有手术侧1.5s、2.5s的CBF改善率有统计学意义。即手术侧1.5s CBF改善率与侧支循环数目之间的表达呈正相关(r=0.593,P<0.05);手术侧2.5s的CBF改善率与侧支循环数目之间的表达不存在相关性(P>0.05);一级侧支循环数目与过度灌注状态的发生之间表达呈正相关(r=0.653,P<0.05)。结论:1.患者手术侧的CBF改善率与一级侧支循环动脉数目成正相关。2.患者过度灌注状态的发生与一级侧支循环动脉数目具有相关性,可能作为CEA术前预判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预警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