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Hi系统中微小区间干扰管理方案的研究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yw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决移动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用户流量急剧增加给移动蜂窝网络带来的巨大挑战,进一步提高用户在室内和室外热点地区的网络质量,我国于 2012 年底率先提出了 LTE-Hi (Long Term Evolution-Hotspot and Indoor)异构网络系统,超密集部署微小区在高频3. 5GHz上以解决室内和室外热点地区的网络覆盖。由于LTE-Hi网络具有独有的高频超密集微小区部署的特点以及动态TDD新技术的使用分别带来了新的微小区间干扰问题,如果不好好解决这些干扰,将会对LTE-Hi网络性能造成严重损耗,而传统的小区间干扰管理方案并不能很好的适用LTE-Hi网络。本文针对LTE-Hi网络中两种典型的微小区间干扰,微小区间高频同频十扰和微小区间上/下行串行干扰,分别提出了自己的干扰管理方案,提高了 LTE-Hi 网络系统的整体性能。首先,本文介绍了 LTE-Hi网络系统以及LTE-Hi 网络中微小区间的干扰类型,并总结了 LTE-Hi网络中所使用的关键技术,深入研究了无线通信网络中对微小区间干扰管理的相关技术,并对这些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其次,本文针对LTE-Hi网络中由于使用动态TDD技术带来的上/下行微小区间串行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微小区分簇干扰协调算法,同时考虑了微小区间的耦合损耗以及微小区的上下行负载情况,有效的解决了微小区间的上/下行串行干扰问题。同时本文针对微小区超密集部署所带来的高频微小区间同频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正交子帧划分((Orthogonal Subframe Partitioning,OSP) + 自适应子帧复用(Adaptive Subframe Reuse,ASR)干扰协调方案,微小区根据其干扰池列表中微小区的子帧配置情况以及其服务微小区用户的信干扰噪声功率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 , SINR)自适应的选择其正交子帧和复用子帧。最后本文根据3GPP R12协议和实验室团队共同搭建了 LTE-Hi系统级仿真平台,并在此仿真平台上对所提出来的两个干扰协调方案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提LTE-Hi微小区间干扰管理方案相比于参考方案能够有效的提高微小区平均吞吐量以及微小区用户平均SINR,同时保证了微小区用户的公平性。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增长,当今社会迎来了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种重要资源,在生活中以及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有被我们需要的有用的信息,有和我
随着市场经济模式的越来越完善,社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很多关于R&D的项目中,越来越多的学者运用期权博弈理论来解决一些问题,而期权博弈理论包括实物期权和博弈论两部分
移动通信系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进步,从最初的第一代通信系统(1G)发展到现在成熟的第四代通信系统(4G),移动通信系统也开始向5G发展,而Massive MIMO作为5G的关键候选技术
实际水平井开发生产过程中,由于射孔水平井筒沿程流动方向有流体径向流入,故其流动为变质量流动,井筒内的压力分布规律不能像常规水平管道压力那样简单计算。针对射孔水平井
本文研究解析函数边值问题在弹性平面内裂纹探测的应用。第一章体叙述了弹性平面的应力理论怎样转化为解析函数的边值问题的理论;第二章重点研究了弹性平面的应力理论、复应
本文主要研究异构网络中Massive MIMO (Multiple Input and Multiple Output)预编码算法的优化。分别提出了基于线性预编码的Massive MIMO混合预编码算法、基于软件定义网络(
从上网获取信息、到主动分享信息,人们的生活与网络愈发紧密。在3G、4G时代,如何借助人的力量去获得更多信息,需要深度思考。智能手机的发展,又赋予人新的能力去做更多事情,
传统的LTE无线蜂窝网络以单层结构为主,只部署了宏基站。但是,仅仅包含宏小区的常规蜂窝系统不足以迎接未来移动宽带系统提出的挑战。未来将有更多的业务分布在室内和热点地
炉内受热面管壁温度的实时监测,对避免运行超温和保障高参数大容量机组安全有重要的意义。超临界电站锅炉高温受热面管壁温度较高,传统的测温手段如热电偶等,在复杂空间下布线困难,测点数量有限,安装不易。基于声表面波的无线无源测量技术,无需布线,体积较小,空间结构限制较小,可在传统测温手段无法安装的位置进行高温测量。因此,本文以电站锅炉高温受热面的测温方法为研究背景,开展了高温环境下的声表面波温度传感器的研
随着现代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终端用户的我们也能够享受到多种多样形态各异的信息通信服务。但信息通信中的无线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那么作为科研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