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燕行录”作为朝鲜使臣出使中国时所作的以外国人的身份和角度观察中国、纪录中国的纪行文学作品,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他者”形象,历任朝鲜使臣奉命使行中国,其作用不仅在于沟通两国政治往来,更能通过使行历程以使臣“自我”角度出发塑造出一个个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本论文以李宜显《庚子燕行诗》《壬子燕行诗》《庚子燕行杂识》《壬子燕行杂识》四部燕行作品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文学形象学和文献分析法的文学研究理论,结合作者李宜显的生平情况、出使背景,深入挖掘形象塑造背后朝鲜使臣心态的变化及其产生的原因。探讨李宜显笔下塑造的清代康雍时期的中国形象,以及作者在燕行过程中对华心态的微妙变化,梳理朝鲜使臣对清代中国复杂矛盾的民族心理。
本论文共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绪论。包含三个方面内容:一是论文的研究目的及其意义;二是近年来国内外对清代康雍时期燕行录以及李宜显个人的研究动态综述;三是阐述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及范围。第二部分,研究探讨作者生平及其出使背景。阐述作者生平及其思想,以及当时中国与朝鲜两国的社会状况和思想潮流。第三部分,探讨李宜显燕行作品中的城池古迹形象。共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沿途城池形象。选取李宜显燕行作品中着重描写的沈阳城、山海关、通州城与北京城这四座城池,探究李宜显眼中的中国北方城市形象;二是名胜古迹形象,选取作者在燕行途中所登临的贞女祠及望夫石、夷齐庙、祖家牌楼等古迹,探讨作者赞扬孟姜女与伯夷叔齐的高风亮节,贬斥祖大寿、祖大乐等失节降清的可耻行径的深层缘由。第四部分,探讨李宜显燕行作品中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人物形象。其人物形象上至皇帝官员,下至平民百姓,还包括读书人、商人、西洋传教士等社会各阶层、各行业的人物形象,探究不同类型的人物在作者眼中的不同形象及其缘由。第五部分,总结李宜显燕行作品中的诗歌、杂文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第六部分,结语。根据本论文对李宜显燕行作品的阐释,总结出李宜显的创作思想深受师祖宋时烈春秋义理观的影响,深怀崇明贬清的华夷观念,同时李宜显又受到朝鲜社会集体想象的制约,故而在塑造中国形象时具有十分明显的主观性特点。而然想象与现实之间的差异,使得李宜显在燕行作品中不自觉的透露出对清代康雍两朝所取得成就的肯定之态,塑造出了一个生动立体的清代康雍盛世形象,另一方面,李宜显深受儒家思想影响,面对清朝满族的游牧文化对儒家文化产生的巨大冲击,深刻揭示了清朝社会“礼崩乐坏”的现状。
本论文共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绪论。包含三个方面内容:一是论文的研究目的及其意义;二是近年来国内外对清代康雍时期燕行录以及李宜显个人的研究动态综述;三是阐述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及范围。第二部分,研究探讨作者生平及其出使背景。阐述作者生平及其思想,以及当时中国与朝鲜两国的社会状况和思想潮流。第三部分,探讨李宜显燕行作品中的城池古迹形象。共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沿途城池形象。选取李宜显燕行作品中着重描写的沈阳城、山海关、通州城与北京城这四座城池,探究李宜显眼中的中国北方城市形象;二是名胜古迹形象,选取作者在燕行途中所登临的贞女祠及望夫石、夷齐庙、祖家牌楼等古迹,探讨作者赞扬孟姜女与伯夷叔齐的高风亮节,贬斥祖大寿、祖大乐等失节降清的可耻行径的深层缘由。第四部分,探讨李宜显燕行作品中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人物形象。其人物形象上至皇帝官员,下至平民百姓,还包括读书人、商人、西洋传教士等社会各阶层、各行业的人物形象,探究不同类型的人物在作者眼中的不同形象及其缘由。第五部分,总结李宜显燕行作品中的诗歌、杂文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第六部分,结语。根据本论文对李宜显燕行作品的阐释,总结出李宜显的创作思想深受师祖宋时烈春秋义理观的影响,深怀崇明贬清的华夷观念,同时李宜显又受到朝鲜社会集体想象的制约,故而在塑造中国形象时具有十分明显的主观性特点。而然想象与现实之间的差异,使得李宜显在燕行作品中不自觉的透露出对清代康雍两朝所取得成就的肯定之态,塑造出了一个生动立体的清代康雍盛世形象,另一方面,李宜显深受儒家思想影响,面对清朝满族的游牧文化对儒家文化产生的巨大冲击,深刻揭示了清朝社会“礼崩乐坏”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