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发光分析技术,因其具有线性范围宽、操作简便、分析快速以及无背景光干扰等优点而成为近几年的光谱研究热点。目前,该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组织,临床药物和环境污染等领域的分析和监测。相比于经典的鲁米诺化学发光而言,染料类物质作为发光试剂的研究相对较少,进而引起学者们的研究兴趣。但是所得光强度较弱,灵敏度欠佳等缺点成为化学发光研究的一大难题。近年来,化学发光的研究主要致力于探索新的反应体系或者将新发现的材料和技术与传统的发光体系相结合,从而增强发光信号,提高灵敏度并扩大其使用的领域。纳米材料,由于比表面积大,活性好和灵敏度高等特性而被用作化学发光反应的催化剂和能量受体。作为纳米材料的新型探究领域,金属纳米簇往往由几个到上百个原子构成,其粒径一般小于2 nm。其中,由于金纳米簇(Au NCs)具有易于合成,水溶性好,光稳定性好,斯托克斯位移大,无毒性等特点,尤其吸引了研究者的眼球,故而成为近年来纳米材料领域内备受追捧的热点之一。据报道,Au NCs的应用主要集中于荧光成像和生物分析领域,而在化学发光领域的催化应用研究较少,故进一步拓宽Au NCs在光分析的运用范围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综述,简单概括了几种常见染料参与的化学发光体系研究现状,以及近些年纳米材料在化学发光中的分析应用。第二部分为研究报告,本文将荧光性的Au NCs引入到微弱的染料化学发光体系中,据此构建了简易的流动注射结合化学发光技术来检测实际样的新方法。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金纳米簇催化罗丹明6G-铁氰化钾化学发光及其分析应用研究发现金纳米簇对Rhodamine 6G-K3Fe(CN)6化学发光有明显的增强功能,而BPA对体系的信号有减弱效果。基于此确立了一种简易的检测水中BPA的FI-CL分析方法。经过条件的优化,BPA在2.0×10-7-1.0×10-55 mol/L浓度区间内与反应的相对CL信号线性相关,其检出限是7.0×10-88 mol/L。接着探究了本方案的选择性,并通过CL光谱、FL光谱、UV-vis吸收光谱和自由基捕获剂对可能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简单的讨论。2.基于金纳米簇催化的荧光素-过氧化氢化学发光体系检测水中的邻苯二酚本文中,Fluorescein与H2O2在碱性介质中相互作用引起CL,并初次察觉金纳米簇能有效加强其反应产生的信号。微量邻苯二酚的加入能够猝灭其光信号。在最优实验环境下,对体系的线性作了探讨。同时从荧光、紫外、化学发光光谱以及自由基捕获剂四方面探究了反应机制,并成功用以水样中邻苯二酚的检测。3.碱性KMnO4-Rhodamine B化学发光检测人体尿样和血清样中的氟伏沙明本文研究发现Rhodamine B与碱性的KMnO4可以反应产生超微弱的化学发光,金纳米簇对该体系有增强效果。碱性的KMnO4氧化剂能消除多种物质的干扰,同时不会破坏纳米材料的催化性能。微量级的氟伏沙明会抑制体系的发光强度,基于此现象可实现本方法对氟伏沙明的检测,并展现了良好的分析性能,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随后,根据化学发光、紫外和荧光光谱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并成功用于检测人体尿液和血清样中的氟伏沙明,显示了本文方法在生理方面的应用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