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南粤古驿道的活化利用促进了文化、旅游、体育等多要素的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能。近年来学术界开始关注遗产活化利用对文化遗产地带来的地方性变化,对地方营造的研究较多聚焦到“制度”和“权力”层面,但对文化遗产旅游地的地方营造过程及其背后的制度行动逻辑研究还稍显不足。本研究将南粤古驿道诸多线路中保存较为完整、活化利用效果较好的梅关古道作为典型案例,从地方营造和制度嵌入理论视角出发,综合运用田野调
【基金项目】
:
广州大学(2019年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项目):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的制度嵌入与地方营造研究(2020YJS009),2020.11-2021.06;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一般项目:南粤古驿道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研究(19FSHB007),参与实地考察,撰写调研报告,2019.09-2022.12; 广东省土地调查规划院委托项目:《南粤古驿道古道学基础理论课题研究》,(2020231),参与实地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粤古驿道的活化利用促进了文化、旅游、体育等多要素的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能。近年来学术界开始关注遗产活化利用对文化遗产地带来的地方性变化,对地方营造的研究较多聚焦到“制度”和“权力”层面,但对文化遗产旅游地的地方营造过程及其背后的制度行动逻辑研究还稍显不足。本研究将南粤古驿道诸多线路中保存较为完整、活化利用效果较好的梅关古道作为典型案例,从地方营造和制度嵌入理论视角出发,综合运用田野调查、文本分析等质性研究方法,探讨南粤古驿道的地方营造策略及其隐含的制度嵌入逻辑。研究发现:(1)正式制度的嵌入是古驿道能够顺利过渡到旅游发展初期的可靠保障。政府在物质环境层面通过政策和规划引导、约束文化遗产的修复与现代化设计,营造古驿道旅游大环境;非物质层面,通过官方文本表征和视觉媒介建构来传播古驿道地方形象;混合式层面,通过展演主题化的节事活动彰显古驿道的地方文化意义。(2)非正式制度的嵌入主要体现为强化古驿道旅游吸引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物质环境层面,通过地方精英的引导和示范、宗族制度的约束以及村规民约的限制,推进地方营造的进程;非物质层面,通过地方民间传说和族谱来强化姓氏宗族归宿,建构广府人故乡的地方形象特征;混合式层面,通过地方主体的日常生活实践以及特色产品等文化元素表达来强化地方文化氛围。(3)古驿道的地方营造策略嵌入在多重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中。正式制度的嵌入表现为政府的有效管制,政府通过有预见性的规划和强有力的布景约束古驿道的地方营造;非正式制度的嵌入表现为地方主体的认同和实践,地方主体在非正式制度的影响下对古驿道地方营造表示支持,推动了地方政府和文旅企业重塑乡村空间的项目和计划。(4)从政府的引导与社区主体的反应来看,当地方营造的目标一致时,地方主体大多处于“顺应”状态;当地方营造的目标存在冲突时,正式制度是地方主体社区参与的增权来源,非正式制度是政府管理实践的运行保障。本研究从制度嵌入视角出发,基于物质层面、非物质层面和混合式层面三个维度去探究南粤古驿道的地方营造过程和制度嵌入逻辑。在理论上为地方营造研究提供了新视角,进一步深化了地方营造的过程及其背后的制度行动逻辑,有助于理解当代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的动态变化及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地方性理论和话语体系;在实践上有助于深化对地方性元素建设的价值与意义的认识,为文化遗产旅游地的去地方化和再地方化提供新思路,为构建南粤古驿道文化遗产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提供决策借鉴。
其他文献
散文在教材中占比较大,选文均是经典优秀文学作品。高中散文阅读教学通过欣赏作者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和领悟文章独特的情感特点,获得不同的生活经验和人生感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散文教学必须紧扣文本,品味语言,体认作者的情感表达。然而目前散文阅读教学现状仍存在学生不理解作者的情感,缺乏阅读体会;脱离文本的解读;以及散文教学知识理论陈旧等问题。受中国“评点”读书方法的影响,一线教师尝试
我国初中的语文课堂教学一直十分强调阅读教学的地位及其在提升学生语文素质方面的积极作用,而且语文教师的整体教学质量受到阅读教学质量的影响。所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和学生阅读素养这两者的提升,成为学者们探索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自从“元认知心理学”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成为大众焦点以后,有关提升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及课堂阅读效率的教学创新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本文通过阐述元认知理论的内涵与结构,全面解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这是因为整本书阅读不仅有助于学生培养积极学习的心态、自我教育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习得终身受益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还有助于学生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但目前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却面临许多困难,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整本书阅读作用的发挥。基于此,本研究将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放到学生终身发展的视野下加以观照,在对存
近年来,随着教育部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作出关键性的调整,尤其是提出文化传承与理解核心素养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习的学习任务群,使得教育界越来越重视在语文课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运用祖国语言,通过汉语文字体会中华文化的深厚、古老、体会中华思想文化的核心理念和人文精神、增强文化的自信、理解与共鸣,热爱中华文化,继承优秀传统的中华文化和革命传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更是语文学科的责任。而作为古代书面语
股权质押凭借其融资成本低、速度快的优点,成为上市公司大股东进行融资的首选。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之前,利用股权质押进行融通资金的公司数量一直在迅速上升,进行高比例质押的公司也逐年增加。直至2018年下半年,强制平仓事件频出,环境的改变才使得进行股权质押的公司数量出现下降趋势。然而,近两年高比例质押现象仍有抬头,保持有高比例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仍不在少数。因此,为让上市公司对其大股东进行高比例股权质
本文以鲁亿通并购昇辉电子为例,对企业并购的动因及其绩效进行研究分析。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从学术上来看,一是对我国企业“蛇吞象”模式下并购的研究做补充。这是由于“蛇吞象”模式的并购多见于海外并购,对研究国内企业的文献还较少。二是关注企业在并购后发生的改变。通过短期、中长期市场效应及财务与非财务指标进行判断分析。并购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多家的公司,目前的公司并购文献更多
2020年3月施行的新《证券法》创设了中国特色的证券集体诉讼制度,正式规定投资者保护机构可以作为诉讼代表人。作为唯一能直接以投资者的诉讼委托人进行证券支持诉讼的机构,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下称投服中心)早在新《证券法》实施之前就进行了支持诉讼活动。证券支持诉讼制度的建立以及投服中心的成立,极大地推进了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同时约束上市公司侵害中小投资者的行为,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运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我国经济中涌现出了一些结构性矛盾,比如传统行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产能持续过剩,竞争力下降的问题越来越明显。部分传统企业为了扭转经营困境,将目光瞄准迅速发展的互联网行业,希望通过并购互联网行业调整产业结构,实现战略转型,融入“互联网+”的时代洪流,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选择将纺织行业的浙江富润作为本次案例研究对象。浙江富润原属于传统制造业,通过跨行业并购大数
当今是多元化信息爆炸时代,新闻是获取信息的渠道之一。统编版初中语文首次将新闻设置为独立单元,可见其重要地位。学习新闻作品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新闻采访与写作的能力。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教材改版后,更加突出新闻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因此,如何落实单元的教学要求,切实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尝试以语用学理论为依据,对统编版初中语文新闻作品教学进
劝说文,一种以劝说他人接受某种观点或采取某种行动的文章,有明确的读者对象、写作目的和语境,和交际语境写作理论所提倡的写作要考虑作者、读者、目的、话题、文体、语言等交际语境要素相契合。劝说文写作不仅具有基于生活需求下的实用功能,更蕴含着理性说理人文价值。随着初中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全面覆盖使用,实用文体在中考中考察的次数逐渐增加,劝说文写作教学受到重视。本研究综合国内外关于劝说文写作教学研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