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月经过少患者的临床调查,借助数理统计技术,归纳出临床上月经过少的常见证型分布,调查月经过少的致病因素,初步探讨月经过少的证型分布与致病因素之间的关系,为月经过少的临床辨证施治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阅读相关近十年的文献资料,结合月经过少的临床证候特征及其致病因素,设计调查表。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收集203例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导师门诊符合月经过少纳入标准的患者资料,建立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采用Pearson X2检验以及Mann-WhitneyU检验统计学方法分析月经过少的证型分布与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等相关性以及探讨证型分布与致病因素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1.临床上月经过少的证型主要有:肾虚证78例(占38.4%),气血两虚证48例(占23.6%),肾虚血瘀证37例(占18.2%),气滞血瘀证33例(占16.3%),血寒证4例(占2.0%),痰湿证3例(占1.5%)。月经过少患者虚证126例(占62.1%),实证40例(占19.7%),虚实夹杂证37例(占18.2%)。年龄、文化程度、病程、妊娠次数及发病季节在证型分布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宫腔操作次数在证型分布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2.月经过少致病因素出现的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宫腔操作因素(78.3%)、饮食因素(47.8%)、减肥因素(45.3%)、熬夜因素(45.3%)、情志因素(36.9%)、口服避孕药因素(27.6%)、饮酒因素(3.9%)、吸烟因素(1.5%)。3.情志因素、饮食因素、熬夜因素、减肥因素与月经过少的证型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宫腔操作因素、口服避孕药因素与月经过少的证型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临床上月经过少六大证型为:肾虚证、气血两虚证、肾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血寒证、痰湿证,以肾虚证最常见。月经过少临床以虚证为多。四种证型(肾虚证、气血两虚证、肾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与年龄、文化程度、病程、妊娠次数及发病季节相独立,与宫腔操作次数有相关性,认为宫腔操作次数越多者肾虚证出现的可能性越大。2.月经过少致病因素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宫腔操作因素,其次为饮食因素、减肥因素、熬夜因素、情志因素、口服避孕药因素、饮酒因素、吸烟因素。3.气滞血瘀证的致病因素多见于情志因素(怒);气血两虚证的致病因素多见于饮食因素(饮食不节)、节食减肥、熬夜;肾虚证的致病因素多见于减肥药减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