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耕地面临着严重抛荒、普遍“占优补劣”、农产品安全与土壤环境污染等诸多现实问题。耕地向来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耕地质量的优劣是关系到农业生产能力的直接因素。开展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是摸清耕地质量家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耕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有效途径,也是第三次全国国土专项用地调查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对确保耕地质量提升,完善耕地保护政策,促进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巢湖市为研究区域,进行耕地质量等级评价以及时空变化分析。在收集样点数据、各类专题资料的基础上,利用ARCGIS、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等软件和空间分析技术,划分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单元,确定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特尔斐法(DELPHI)权重并构建隶属函数模型,通过计算土壤综合污染指数判定耕地清洁程度,最终将巢湖市耕地质量划分为十个等级,并将划分结果与十年前耕地质量等级水平进行对比,分析2008-2017年以来巢湖市耕地数量、质量和土壤养分的时空变化情况,同时对变化中出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对策。研究结果表明:(1)巢湖市2017年底共有77892.24公顷耕地,耕地质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高等级耕地(一、二、三等地)共14463.18公顷,占比18.57%,其中,一等地1078.37公顷,面积最少,占比1.38%,集中分布在夏阁镇;二等地5862.74公顷,占比7.53%,主要位于庙岗乡;三等地7522.07公顷,占比9.66%,庙岗乡居多;中等级耕地(四、五、六等地)比重最高,共41188.23公顷,占比52.88%,其中四等地13098.17公顷,占比16.82%,黄麓镇分布最多;五等地13239.22公顷,占比17.00%,大多分布在栏杆集镇;六等地最多,为14850.84公顷,占比19.07%,夏阁镇分布最多;低等级耕地(七、八、九、十等地)共2846.29千公顷,占比28.55%,其中七等地面积最大,有9978.02公顷,占比12.81%,大多分布在槐林镇;八等地7547.66公顷,占比9.69%,苏湾镇分布最多;九等地4060.66公顷,占比5.21%,苏湾镇面积最大;十等地654.49公顷,仅占0.84%,主要位于栏杆集镇。(2)近十年来,巢湖市耕地数量总体提升。与2008年相比,2017年巢湖市耕地面积增加了 30091.86公顷。其中,巢湖市高等级耕地面积共增加8361.32公顷,占比提高了 5.80%,其中庙岗乡高等级耕地面积增加最多,中焊镇高等级耕地数量减少最多;中等级耕地面积共增加14807.57公顷,占比下降了 2.31%,其中栏杆集镇中等级耕地面积增加最多,苏湾镇中等级耕地数量减少最多;低等级耕地面积共增加6992.97公顷,占比降低了 3.49%,其中苏湾镇和柘皋镇低等级耕地面积增加最多,庙岗乡低等级耕地数量减少最多。(3)近十年来,巢湖市耕地质量总体提升。巢湖市耕地质量变化的区域共有耕地质量等级降低、等级不变和等级提升三种类型。其中,巢湖市耕地质量等级提升的面积最多,共有31763.32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40.78%,主要集中在庙岗乡和槐林镇,中庙街道最少;巢湖市耕地质量等级维持不变的面积共有18099.12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23.24%,其中栏杆集镇和炯炀镇数量比例最大,凤凰山街道最少;巢湖市耕地质量等级下降面积共有28029.8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35.98%,大多位于炯炀镇和苏湾镇,天河街道最少。同时针对不同变化类型的耕地提出针对性改良与保护措施。(4)近十年巢湖市耕地土壤养分水平整体稳中有升。其中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水平逐步上升,有机质高水平的耕地比重增加4.03%,低水平的耕地比重降低了 20.19%;耕地土壤有效磷含量水平整体较稳定,低水平耕地比重降低了 12.72%;耕地土壤速效钾含量水平逐步上升,速效钾含量高水平的耕地比重增加2.49%,低水平耕地比例降低了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