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Ledeb.))(蔷薇目:蔷薇科)属第三纪孑遗植物,是现代栽培苹果的祖先,是一类十分珍贵的自然种质资源,在野生种质资源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然而,近年来,新疆野苹果出现大面积死亡现象,珍稀种质资源面临着严重的威胁。虽然造成新疆野苹果的死亡原因尚不明确,但以苹小吉丁(Agrilus mali)(鞘翅目Coleoptera吉丁甲科Bup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Ledeb.))(蔷薇目:蔷薇科)属第三纪孑遗植物,是现代栽培苹果的祖先,是一类十分珍贵的自然种质资源,在野生种质资源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然而,近年来,新疆野苹果出现大面积死亡现象,珍稀种质资源面临着严重的威胁。虽然造成新疆野苹果的死亡原因尚不明确,但以苹小吉丁(Agrilus mali)(鞘翅目Coleoptera吉丁甲科Bupresidae)为主的病虫害无疑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影响因子。此外,苹小吉丁伴生真菌也可能参与苹小吉丁的危害过程。为摸清我国新疆野果林生态系统中苹小吉丁伴生真菌类群,了解苹小吉丁危害过程中伴生真菌的变化,本文开展了苹小吉丁伴生真菌多样性的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真菌分离和培养技术,运用分子标记手段,对苹小吉丁幼虫、蛹、成虫、坑道等吉丁伴生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苹小吉丁伴生真菌类群共有108属,隶属于9纲28目。其中野果林分离得到92属,隶属于9纲25目。栽培果园分离得到74属隶属于8纲20目。在各龄期苹小吉丁伴生真菌类群中,野果林及栽培果园中都为成虫期得到伴生真菌类群最多,分别为39属和44属,其次为蛹期的27属和24属。其余各龄期有波动。野果林各龄期伴生真菌类群以链格孢属、亚隔孢属、小穴壳属及镰刀菌属为核心菌群。栽培果园中各龄期伴生真菌类群核心菌群为亚隔壳孢属、小穴壳菌属、镰刀菌属。说明两采样点伴生真菌类群差异较大,但核心菌群相似。两者都在蛹期伴生真菌类群明显增多。(2)通过设定不同时期,对不同采样点的苹小吉丁伴真菌在4-6月间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月分离得到44属,5月分离得到47属,6月分离得到48属。3个月间共有真菌22属,亚隔孢菌属和小穴壳菌属在3个时期都大量存在。苹小吉丁伴生真菌类群在各个时期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既有部分真菌依次递增,又有部分伴生真菌类群依次递减。还有一部分呈现波动。在整个过程中也存在着少部分真菌类群的更替。(3)通过选取α多样性中的常见的4种指数和2种β相异性指数,同时对幼虫各龄期的α多样性指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香浓指数(Shannon index)中,栽培果园蛹期最高,Pielou均匀度为野果林4-5龄坑道最高,Chao1指数野果林成虫最高,ACE指数栽培果园成虫最高。根据Bray-curtis相异性系数野果林和栽培果园成虫伴生真菌类群和其它分离类型的伴生真菌类群相异性最大。Jaccard相异性系数得出的结果为野果林3-4龄坑道与栽培果园1-2龄坑道和其余类型伴生真菌相异性系数差别较大。根据Bray-curtis相异系数做的主成分分析可知,两采样点除成虫外都聚在一起距离较近,说明苹小吉丁幼虫各龄期及其坑道伴生真菌主成分相似。(4)对4-6月的数据,采用相同的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在α多样性指数中6月份的丰富度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指数、Chao1指数都是最高而ACE指数则是5月份最高。根据Jaccard相异性指数和Bray-Curtis相异性指数,4月和6月两个相异性指数都是最大。说明在不同月份中伴生真菌类群存在演替。(5)根据已知数据,通过查找资料,可把苹小吉丁伴生真菌类群中致病真菌类群分为:溃疡类真菌、木腐类真菌和其它致病真菌类群,致病真菌类群占苹小吉丁伴生真菌类群的70.35%。说明苹小吉丁在危害野果林中有病原真菌的参与。
其他文献
光照、降水和土壤养分是树木生长的重要因子。为了模拟中欧地区光照、干旱和氮沉降对欧洲针阔叶树种的影响,本研究选择在中欧地区广泛分布的典型的4种针叶树分别为欧洲冷杉(Abiesalba Mill.)、欧洲云杉(Picea abies(L.)H.Karst.)、欧洲赤松(Pinus sylvestris L.)和花旗松(Pseudotsuga menziesii(Mirb.)Franco.)和4种阔叶树
氮素是限制植物生长和产量的重要环境影响因素之一,供应不足会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γ-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四碳非蛋白质组成氨基酸,在动物中是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在植物中被认为处于碳氮代谢关键位置,参与调控生长与多种逆境响应。然而,GABA在低氮下的作用研究还很少,其机制也尚不清晰。因此,本研究以模式植物杨树(Populus alba×Populus.glandulosa“84K”)
新疆野果林位于天山伊犁地区,主要由新疆野苹果群系、野杏群系、野樱桃李群系、野欧洲李群系、野核桃群系、野山楂群系和稠李群系7个群系组成,野生果树种质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新疆野苹果群落是其最主要的群落类型,占总面积的90%,建群种为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是现代栽培苹果(M.domestica)的祖先种。近年来,新疆野苹果出现枝枯、干溃疡等衰退症状,严重时甚至整株死亡。其衰退症状与
宽杯杜鹃(Rhododendron sinofalconeri)系杜鹃属(Rhododendron)、常绿杜鹃亚属(Subgen.Hymenanthes)、常绿杜鹃组(Sect.Ponticum)、杯毛杜鹃亚组(Subsect.Falconera)常绿植物,分布于中国云南东南部及越南北部。其花色为杜鹃属植物中少见的黄色,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同时也是难得的育种亲本。本课题组通过多地野外调查,并结合中
木材化学变色是木材组成成分的自身基团变化导致木材颜色变化的一种现象,利用木材化学变色对改善木制品表面装饰性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木材成分尤其是抽提物成分对木材化学变色的影响,本文以国产柚木和橡木为研究对象,采用丙酮、石油醚等有机溶剂对两者进行萃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其成分和含量,探讨抽提物对木材颜色差异的影响,确定影响木材化学变色的主要抽提物成分;探究在多种化学试剂处理下橡木表面颜色变化及耐老
华山松大小蠹是我国西部的本土昆虫,危害20-30年生的健康华山松,对华山松林造成巨大毁坏,对当地的自然分布的五针松林构成威胁。小蠹虫-伴生真菌共同入侵寄主,使寄主树木迅速衰弱,最终导致华山松大量的死亡,给当地生态和经济带来巨大损失。小蠹虫和伴生真菌入侵寄主会诱导寄主产生防御反应,伴生真菌消耗寄主防御反应协助小蠹虫成功定殖于寄主。迄今为止,仅零星报导几个真菌与华山松大小蠹伴生。本研究以华山松大小蠹为
为探索栗属杂交子代幼林期农艺性状遗传变异规律及杂种优势,并为栗属植物亲本选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下一步开展早期选择的指标筛选及机理研究奠定基础。本论文以9个板栗、锥栗种内种间杂交组合235份杂交子代及其亲本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生长、枝条及叶片等幼林期主要农艺性状的观测及SSR分子标记试验,并结合多种统计学分析方法,分析杂交子代幼林期农艺性状遗传变异规律及杂种优势;探索杂交亲本及子代相关遗传参数与杂
我国的山区面积广大,山区的生态环境却极为脆弱且山区是许多贫困的农村所在。我国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极大地促进了山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山区经济的发展。由于城乡发展不均衡导致的城乡景观差异以及人们休闲方式及消费观念的转变,山区景观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以沟域中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依托,将自然风光旅游、民俗文化展示、农业生活生产、山区
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而物种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直接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生物长期以来随着生境条件不断变化而产生的适应性,对种质资源的长期保存以及育种策略的制定具有重大意义。全球变暖已经对全世界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以及自然种群适应性机理仍尚未清晰的背景下,开展群体适应性研究已成为群体遗传学和进化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桉树种
杨树(Populus spp.)是中国重要的用材树种之一,具有速生、分布广泛、易繁殖等特点。欧美杨(Populus×euramericana)是我国杨树生产的重要品种。杨树的生长主要受遗传和环境的影响,区域化试验是对于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有效研究手段。然而环境对于生长初期杨树的影响是综合的,光照时长、温度和降水对于不同欧美杨基因型起到的作用存在差异,关于光照时长的影响长期以来未被重视。研究以12个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