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以来,随着股权激励相关法规的陆续出台,股权激励制度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宣告和实施了股权激励方案,股权激励已成为现代公司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重要手段。但现实中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的差别以及学术界学者们对股权激励效应及其产生原因持不同的观点,使股权激励问题成为研究和讨论的热点。本论文选取2006-2011年宣告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从公司控制权配置视角,揭示股权激励和控制权现状,并系统研究控制权配置对股权激励的影响以及股权激励的财富效应。首先,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阐述和界定股权激励偏好、股权激励成本、股权激励方式和股权激励强度等股权激励概念,终极控制人性质、第一大股东控制力、董事会结构以及高管持股等控制权及控制权配置概念;从短期和长期,绝对和相对两个层面界定财富效应,并阐述其衡量指标。阐述分析委托-代理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不完全契约理论等股权激励理论,马克思的产权理论、现代企业理论、内部人控制理论等控制权理论以及有效市场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等财富效应理论。其次,从基本面、激励偏好、激励成本、激励方式和激励强度等五个方面揭示和分析股权激励现状;从终极控制人性质、第一大股东控制力、董事会结构和高管持股等四个方面揭示和分析宣告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现状。再次,检验控制权配置对股权激励的影响。构建Logit模型以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终极控制人性质、第一大股东控制力、董事会结构和高管持股等控制权配置变量分别对股权激励偏好、股权激励方式、股权激励成本和股权激励强度的影响。第四,测度股权激励的短期财富效应。运用事件研究法检验股权激励公告事件产生的市场反应,用CAR衡量股权激励短期绝对财富效应;构建SFA效率模型,以股权激励的成本和强度作为投入指标、CAR作为产出指标,并将终极控制人性质、第一大股东控制力、董事会结构、高管持股等控制权配置变量纳入模型,衡量股权激励的短期相对财富效应。第五,测度股权激励的长期财富效应。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三个步骤系统考察股权激励独立作用、股权激励与控制权共同作用、股权激励与控制权交互作用等三种情况下股权激励的长期绝对财富效应;构建SFA效率模型,以股权激励的成本和强度作为投入指标、剔除掉行业影响的△Tobin’Q作为产出指标,并将终极控制人性质、第一大股东控制力、董事会结构、高管持股等控制权配置变量纳入模型,衡量股权激励的长期相对财富效应。最后,从增强公司的股权激励偏好、设定合理的股权激励方案、优化控制权配置结构三个方面提出提高股权激励财富效应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