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对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以及历史建筑的保护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论实践基础。而有些地区虽然并未达到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的标准,但也反映了地域特征,传承了历史文脉。由于目前研究的局限性,此类地区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并且在法律法规上也没有对其提出明确的相关保护法则,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往往无视了它的历史文化价值。本文将此类地区归纳定义为历史文化风貌区,探索对其的保护理论及方法。
本文以城市形态学和建筑类型学作为理论支撑,通过这两种理论的整合演绎,运用类型形态学的理论方法对历史风貌区的现状进行形态认知,类型总结。进而提出一套设计原则和方法,以期对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有所启发和帮助。同时也为其他历史地段在设计中如何继承文脉、延续肌理提供参考。
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历史文化风貌区在历史文化名城中分布广泛,对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在我国目前的历史文化保护中,还没有针对历史文化风貌区这一具有特殊性质的区域的保护,从而指出对历史文化风貌保护进行研究的必要性;文章第二章总结了历史文化风貌区的现状特征,得出其具有典型的拼贴性,提出目前保护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第三章指出对其保护更新的前提基础是分析其历史演变过程从而理解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发展演变规律,引入西方城市形态学以及建筑类型学理论;第四章对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形态演变充分认知,从而划分保护区的范围;通过分析、归纳、总结提取各形态要素具有历史意义的类型,进而进行类型重组,最终对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提出设计指导;第五章通过案例研究检验上文的理论方法是否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