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从甘肃、青海齐家文化遗址正式发掘和遗址采集的20把铜刀作为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经过权威部门鉴定的20把齐家文化铜刀收集品为辅助研究资料,借助先贤的研究成果,得到了一定的收获。一、研究结果证明:武威皇娘娘台出土的索柄断刀,是齐家文化铜刀中首次发现的三角纹连柄铜刀;铜条饰是一把带有三角纹的断刀柄;背脊镶柄铜刃刀是一把背穿残缺了的背嵌有穿复合柄刀。复合柄刀来源于骨柄石刃刀,背嵌有穿复合柄刀同时受到单穿石刀的影响。二、齐家文化铜刀为首次分类和命名,共分甲类(复合柄刀)和乙类(连柄刀)两大类共13种。其中甲类刀占77.5%,乙类刀占22.5%。在所分析的这几种齐家文化铜刀中,木柄复合折背刀属于首次发现,主要用于农作物的收割;而端嵌双刃复合刀为首次报道。并且复原了几种主要的齐家文化铜刀,再现其使用功能。经过分析认为:复合柄直背刀中那些短小轻溥的铜刀,其功能主要是用于生产生活;其中厚重宽大,锋利者具有武器功能。连柄刀长度在20厘米左右,刀体较小,其功能主要为生产生活工具。三、齐家文化铜刀的制作工艺有冷锻法、热锻法和铸造法。其中92.5%为铸造,7.5%为锻造。铜质青铜占60%,红铜占40%。纠正了以往有关齐家文化铜刀在描述时的不规范的提法。正确术语是:捶击应该为冷锻法;锻制应为热锻法。铸造法包括单合范铸造和合范铸造。单范铸造说法不准确,因为单范无法铸造齐家文化铜刀,应该是单合范铸造。同时,借助相关参考文献,叙述了齐家文化铜刀的铸造工艺流程和存在问题。分析了齐家文化铜刀的铜质与制作工艺。四、对齐家文化铜刀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创新之处在于运用德国BRUKER X射线荧光能谱仪,对收集品随机抽取的四把铜刀进行了无损检测和微损检测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X射线荧光能谱仪,若在无损检测的情况下,进行样品检测所得出的结果仅有参考价值,有时可能会得出错误的结论。结合相关资料提出含砷青铜是外来文化影响还是铜矿石中含砷的问题。对齐家文化铜刀的科学保护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