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产品,是一国之根本,对国家和人民的未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我国的基础教育在城乡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不仅影响到我国教育公平的实现,更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与稳定。因此,实现城乡基础教育的均等化供给,是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需要。论文以我国城乡基础教育均等化供给机制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比较城乡基础教育的差异及其效应、供给机制对其产生的影响以及国际经验的借鉴,从财政支持机制、资源配置机制和政策实施机制等不同方面提出完善我国城乡基础教育均等化供给机制的建议。论文首先介绍了城乡基础教育均等化的理论基础。首先是公共产品的供给及其差异性,差异性是研究均等化供给的前提,然后是基础教育的物品属性,根据公共物品均等化的实现原则,提出基础教育均等化及其供给机制。我国城乡基础教育存在的差异是研究的前提,论文对城乡基础教育经费、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包括教师数量和教师质量)的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证明城乡基础教育不仅存在差异而且差异显著。城乡基础教育差异的存在必然会引致各种不良后果,论文通过建立模型,对城乡基础教育差异对人力资本存量和居民收入的影响进行了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证明城乡基础教育差异对人力资本存量和居民收入的影响显著。供给机制对我国城乡基础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财政支持机制、资源配置机制和政策实施机制对城乡基础教育的影响三个方面,其中财政支持机制对城乡基础教育的影响包括转移支付制度和筹资渠道对城乡基础教育的影响。国际上有不少在基础教育均等化方面作出努力并取得成效的国家,论文选取较为成功的美国、法国和韩国三个案例,通过对三国基础教育均等化供给机制进行比较和借鉴,得出对于完善我国城乡基础教育均等化供给机制的启示。针对供给机制对我国城乡基础教育的影响,论文从供给机制的视角,提出了完善我国城乡基础教育均等化供给机制的对策,包括完善基础教育财政支持机制、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机制和建立基础教育均等化政策实施机制。论文通过综合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OLS回归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对我国城乡基础教育差异进行说明,针对差异产生的原因,从供给机制的角度提出了实现我国城乡基础教育均等化的对策,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对其他学者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