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生秧营养价值丰富,适口性好,可作为奶牛生产中优质的粗饲料来源。为了评定花生秧的营养价值,探究花生秧替代苜蓿日粮对奶牛瘤胃液细菌多样性的影响。本文利用近红外技术建立了花生秧常规营养价值快速评定模型,尼龙袋法测定了花生秧奶牛瘤胃降解率,并利用16Sr RNA高通量测序技术进一步探讨了花生秧替代苜蓿后对奶牛瘤胃发酵机理的影响,全文一共分为以下三个试验:试验一:花生秧常规营养价值评定近红外模型的建立。采集河南省各地市花生秧样本107个,采用近红外仪器进行光谱扫描同时利用常规湿化学方法测定干物质(DM)、粗脂肪(EE)、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钙(Ca)、磷(P)、粗灰分(Ash)、总能(GE)、粗蛋白(CP)9种常规营养成分的含量,用建模软件将光谱进行平滑、求导、去散射等预处理后与化学测定值结合建立近红外预测模型,以RSQ(定标相关系数)、RSQV(交叉验证相关系数)、SEC(定标验证误差)、SECV(交叉验证误差)评价模型的适用性。利用所得模型预测预测集营养物质含量并与化学方法测得的真实值进行关联分析,验证模型的准确度。结果显示:经过SNV+detrend+1st Derivative预处理后,花生秧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预测效果最佳;经过SNV+detrend+2nd Derivative处理后,粗蛋白含量预测效果最佳,近红外模型对DM、NDF、CP能精准预测,对花生秧中EE、ADF能粗略预测(RSQ>0.6),而对于Ca、P、Ash、GE不能预测。试验二:不同比例花生秧替代苜蓿对花生秧降解率的影响。为了探究花生秧替代苜蓿对花生秧降解率的影响,试验运用尼龙袋法,选取4头装有永久性瘘管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分为4组,日粮分别为:0%花生秧替代苜蓿(0%PV-SRD)、35%干物质花生秧替代苜蓿(35%PV-SRD)、65%干物质花生秧替代苜蓿(65%PV-SRD)、100%干物质花生秧替代苜蓿(100%PV-SRD)。测定花生秧在4种日粮下,2h、4h、8h、12h、24h、36h、48h后DM、CP、NDF、ADF降解率。结果显示:0%PV-SRD、35%PV-SRD、65%PV-SRD、100%PV-SRD各组花生秧DM、CP、NDF、ADF降解率分别为:43.60%~38.84%、43.57%~36.21%、38.09%~36.37%、36.94%~34.07%,各组DM、ADF降解率无显著差异(P>0.05)。65%花生秧干物质替代苜蓿时能显著提高花生秧CP降解率(P<0.05)。100%花生秧干物质替代苜蓿时,能显著提高花生秧CP和NDF降解率(P<0.05)。试验三:不同比例花生秧替代苜蓿对奶牛瘤胃发酵及细菌多样性的影响。为了探究花生秧替代苜蓿对奶牛瘤胃发酵及细菌多样性的影响,本试验基于试验二,采集奶牛瘤胃液,测定p H、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及细菌多样性。结果显示:乙酸、丙酸、丁酸含量35%替代组显著低于0%替代组(P<0.05),而随着替代比例的增加,乙酸、丙酸、丁酸比例也增加,与0%替代组无显著差异(P>0.05)。0%替代组乙丙比显著高于其余三个替代组(P>0.05)。100%替代组NH3-N浓度最显著高于0%替代组(P<0.05),其余各组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替代比例对奶牛瘤胃p H无显著影响(P>0.05)。种水平上各组瘤胃液共检出7个主要菌门,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和Firmicutes(厚壁菌门)是奶牛瘤胃液中的优势菌门,0%PV-SRD、35%PV-SRD、65%PV-SRD、100%PV-SRD各组所占比例分别为50.29%、52.47%、50.20%、49.90%和37.24%、37.88%、39.13%、40.53%。Firmicutes菌门随着替代比例的升高呈上升趋势,其余各菌种均未体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和趋势。在属水平上,其中各日粮条件下优势菌种为Prevotella(普雷沃氏菌属),0%PV-SRD、35%PV-SRD、65%PV-SRD、100%PV-SRD各组之间的含量为19.56%、19.82%、18.99%、17.08%。其余菌属中含量大于5%以上的菌属有4个,分别为:Bacteroidales、Rikenellaceae(理研菌科)、Bacteroidales、Ruminococcaceae。各组之间细菌多样性未表现出显著差异。综上所述:近红外光谱技术能应用于花生秧DM、NDF、CP的快速检测。65%花生秧干物质替代苜蓿能提高花生秧CP降解率。不同比例花生秧对瘤胃PH无显著影响,100%替代组显著提高NH3-N浓度。不同花生秧日粮对奶牛奶牛瘤胃菌群水平无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