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产业链长,棉花市场状况直接影响棉农、棉花流通加工企业、纺织企业利益,也关系着国民经济的运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棉花价格制度历经几次改革。国家对棉花价格政策的管理调控经历了1949年到1953年的自由购销阶段、1954年到1984年的统购统销阶段、1985年到1998年的合同订购阶段、1999年至今的开放市场阶段。2011年国家开始实行了棉花临时收储预案,按照收储价格对棉花敞开收购,2014年国家在新疆率先启动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棉花价格由市场决定,对棉花生产者进行差价补贴。本文主要对我国历次棉花价格制度的改革情况进行分析,用SCP方法分析了不同价格制度对山东省棉花产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Nerlove供给反应模型设置政策虚拟变量,定量分析制度变化对山东棉花生产的作用。得到以下结论:1、统购统销政策下棉花市场为买方垄断市场,国家各种提价和奖售政策使棉花生产具有明显的政策指向性。尤其是在80年代,山东省棉花生产扩大、单产提高,植棉效益高于同时期的玉米和小麦。2、棉花价格市场化改革后价格波动明显,山东棉花生产出现震荡,植棉净利润失去优势,制度变化对棉花面积有正向影响。3、临时收储制度下山东棉花播种面积和产量连续下降,较玉米和小麦,棉花现金收益可观,但净利润为负。制度变化延缓了生产衰退但棉花单产下跌。4、目标价格补贴制度下棉花价格回归市场,山东省棉花生产继续衰退,但棉花单产增加,棉花净利润持续下跌。目标价格补贴属于“黄箱”政策,补贴金额受限制,若棉花市场价格遭到进一步下跌时,我国目标价格补贴的实施将受到更待挑战,财政支出也将负担更重,目标价格补贴制度需加强完善与改进。论文最后论述了价格制度变迁对山东棉花产业影响的SCP整合分析,并针对当前价格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棉花价格制度深化改革构想及其配套措施。本文提出两点构想,分别是完善现有目标价格补贴制度和探索新型棉花价格补贴方式;其次提出三点配套措施,分别为完善棉花补贴信息平台、完善棉花期货市场和改进保险产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