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中国的高中教育片面的强调认知的重要性,对于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过分重视,不论是学校还是家长,考试分数在他们眼中最为重要,最能说明孩子学习的成果,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往往被忽视的是孩子的精神需求以至于丢失了健全的人格。历史学科本是一门重在培养情感的学科,但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孩子们只注重对历史知识的学习,而缺乏对自身健康情感的培养方面的认知。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相比较发达地区而言,教育水平相对较弱,其中存在着多种制约历史教学发展的因素。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情感方面的培养,特别是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的提出之后,更能看出国家对学生健康高尚的情感的重视,同时也十分关注学生的个人生活情绪和个人情感体验。尤其是对于高中历史课堂现状,因为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不但不符合高中生心理特征而且也不能突出历史学科的独有特点,所以改变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迫在眉睫,同时也是推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需要,因此我们应该相信,情感教学的正确实施必将有助于使新时代的学生成为适应新时代的需要而全面发展的人。就目前现状来看,赤峰地区的部分历史教师对情感教学的认识十分不充分,而且也不是很全面。首先,有些教师对于情感教学理论的相关概念认识不清,并且有的教师认为在实际教学中根本没法实施情感教学,所以直接选择避开对孩子们的情感教学。其次,对于课堂教学中情感实施的必要性没有充分的认知,而且习惯了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对于怎样实施情感教学无从下手,因此便绕开对学生情感认知的培养,因为他们认为在高考压力面前,抓知识点比任何其他方式都重要,而且直接有效的。高考分数对于内蒙考生来说,虽然和北上广等教育大省无法比拟,但是我们一直在奋勇直追,因此,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标准,也不为过,学校如此,老师亦如此,所以抓分数居第一位。再次,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情感教学的具体行为存在理解性的偏差。认为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高喊爱国主义口号,这便是将情感融入教学。但同时他们又认为,老师喊口号是无用的,学生根本发挥不出其主动性,只是被动的接受,不能完全的从情感角度来解读历史,所以也就没有必要浪费太多篇幅给学生们灌输情感因素尤其是在课程较紧张的高中阶段。其实不然,我认为这是作为习惯了传统授课的历史教师的思维定式,他们对如何实施有效的情感教学概念模糊也几乎毫无方法。若情感和认知能够相互交织在一起,那么这样的教学活动我认为才算有真正的意义。但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都只是简单的关注学生的认知成效,而恰恰将情感因素忽视,这其实是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的。因此,如果我们若是在审视整个教学过程中,想要获取更多不一样的教学效果的话,那么我们就要兼顾认知和情感双重因素。从前辈们的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到,一些地区的一线教师渐渐地也开始重视对学生的情感培养,特别是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他们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比较高,所以也是课程改革深化的中坚力量。随着国家对人文学科的愈加重视,历史学科也越来越被认为不仅是一门简单的人文学科,情感丰富程度比其他人文类学科高。特别到了高中阶段,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越来越强,对于知识的渴望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了,因此,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们必须要仔细研读历史教材仔细了解高中各个阶段学情状况,将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挖掘出来,并且将其转化为提高我们教学质量的催化剂,在各个阶段的课堂教学中,不但要以饱满的教学热情度来影响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热情度,也应以自身积极的情感态度来培养学生树立的积极情感态度,这样会更好的帮助学生们开发自己的潜在能力,也能更好的促进民族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的巩固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