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历久弥新的道德教育方式,道德叙事法为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为解决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疑惑提供了具体的道德思考和实践借鉴。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低年级品德学科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活动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践,以活动体系为建构框架,反映儿童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的基本要求。本文以道德叙事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一线教学中的实践为基点,探讨道德叙事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实际意义,即道德叙事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符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有利于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效、能够促进小学生良好道德品格的形成与发展。因此,道德叙事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对儿童道德品质发展是必要的、可行的。随着新课改理念逐步深入到基础教育教学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具体教学实践中,大部分教师能够意识到道德叙事法这一方法的重要作用并积极实践。但是通过审视道德叙事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效果,结果发现道德叙事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道德叙事主体“偏离化”、道德叙事内容“标准化”、道德叙事价值“空壳化”。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分别从道德叙事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的原则、技巧、程序三方面寻找行之有效的路径,即坚持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着力促成多元化叙事主体、开发生活化叙事内容、彰显深层次叙事价值,按照科学选取叙事视角、灵活展开叙事过程、深入挖掘叙事价值、开放叙事总结与评价这一程序有效践行。本文以理论建构——现实审视——现实路径的思维框架展开研究,对道德叙事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的意义、现实中的运用效果、有效路径等问题做出新的理解与反思,为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效、促进小学生良好道德品格的形成与发展等提供具体可行的实践借鉴与操作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