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术界关于儒家专制主义的研究比较充分,然而对墨家专制主义的研究却相对不足,然而,儒家与墨家的专制主义思想应该受到同样重视。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独特的时代状况为儒、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思想土壤。旧传统已经被破坏,新秩序却并未形成,时局的混乱与人世的悲苦,使儒者与墨者深感痛心与忧虑。他们一边审视传统,一边为那个时代探寻出路,最终,儒家与墨家都将目光投向了专制主义。儒、墨两家思想属性不同,解决问题的途径不同,对于理想社会的构想也有很大差异,因而,他们通过不同的途径走上了专制主义,儒、墨专制主义思想的表现、目标及维护途径都有很大分歧。通过比较,可以更清晰呈现出儒、墨走向专制主义的不同路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百家争鸣时期的诸子共同走向专制主义的趋势。在专制主义的表现上,儒家与墨家都强调,君主为天下至尊之人且独一无二,他独操权柄,拥有最高决断权。而其差异是,儒家将君主与臣民的关系伦理化,以君为民之父母,强调君主拥有天下所有的臣民与财富;墨家强调君主在思想上的绝对权威,全天下臣民应以君主的是非为是非,在思想与行为上与君主保持高度一致。儒家与墨家都赋予君主至尊的地位与最高权威,然而君主权位有一定的合法性来源,君主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维持君位的稳固。儒家与墨家都认为君位来自于天命,也都认为君主应该拥有一定的品德来匹配自己的君位。然而,儒家将君权合法性中的天命依据,落实在君主的功德与民心的归向上,弱化了天的作用;墨家将君权的合法性落脚于天的意志,将君主权位合法性的判定权交给了上天,君主是否合格,由天来判断,君主的不义行为,由天来惩罚,从而将君权神圣化、神秘化。在维护专制主义的方式上,儒家主要采用德与礼的方式,在脉脉温情之中完成了对专制主义的维护,而墨家则主张通过赏善罚恶的的外在强制性手段实现专制主义。儒家认为,专制主义的维护,需要通过人们之间的等级区分来实现,通过物质满足与道德教化的方式,使人们遵守礼的等级秩序,安于自己的位置,敬畏君主的权威。墨家则主张建立一个由贤者组成的统治团体,以赏善罚恶的措施,使天下人在思想与行为上都上同于天子,最终达到维护专制主义的目的。在君臣关系上,儒家主张臣以“道”事君,强调君臣之间的互动性;而墨家认为臣下要上同于君主,强调臣对君的绝对服从。儒家与墨家推行专制主义,目标都指向至高无上的王权,然而,儒、墨通过王权所要实现的政治理想却并不相同。儒家希望君主建立一种尊德崇礼、有区分有差异的等级社会秩序。墨家希望建立一个思想意识上的绝对权威,从而使全天下的人们在思想与行为上都上同于君主,最终实现一种同的秩序。儒、墨两家关于专制主义的表现、君权合法性、专制主义的维护途径及目标的差异,在两个学派创立之初便已经产生,由于儒、墨两家的创始人——孔子与墨子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很大差异,思想渊源有所不同,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也有一定差异等一系列因素,儒、墨以不同的方式走向了专制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