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伤寒论》小柴胡汤是临床上应用较多的经典处方,是伤寒少阳证的代表方。若兼阳明腑实,则去人参、甘草之甘补,加大黄、枳实、芍药化裁为大柴胡汤。长期以来,尤其是近10年来,关于大、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主要散在于个案病例报道和一般的临床观察之中,临床报道的多,理论探讨的少;纯经验性的内容多,带共性或规律性的内容少。本文拟从文献分析的角度出发,深入讨论近10年来临床医生对大、小柴胡汤的应用经验。旨在为临床规范、合理应用大、小柴胡汤提供支撑和参考。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依据,查阅数据库中近10年(2002.1-2011.12)的文献,收集有关大、小柴胡汤的临床资料各65、127篇,以方名、药物组成、用法、疗效标准、临床疗效、主治等作为字段名用Excel建立数据库。对资料进行全面梳理,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从主治疾病、临床疗效、加减配伍等3方面阐明大、小柴胡汤现代临床应用的一般规律。关于大、小柴胡汤的临床研究报道两者加在一起,平均每年多达50余篇,少则10篇,年均20余篇。其中,2002-2008年,年均16篇;2008-2011年,年均26篇。总的来看,大、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以小柴胡汤更为明显。大、小柴胡汤临床应用广泛,涉及临床各科30余种疾病。大、小柴胡汤有相似之处,对慢性胆囊炎、消化性溃疡均能收到良好的疗效,同时又有明显区别。大柴胡汤的临床上治疗急慢性消化道疾病效果良好,但主要以急性疾病为主,且病情更重;而小柴胡汤则偏向于治疗发热、呼吸系统疾病,病情较轻。关于临床疗效,大柴胡汤的研究中,总有效率最低者58.14%,最高者为全部有效,有2篇文献的有效率小于70%,占3%;总有效率在90%以上的文献有48篇,占73.84%。小柴胡汤的研究中,总有效率最低者52.7%,最高者为全部有效,有3篇文献的有效率小于70%,占2.3%;总有效率在90%以上的文献有85篇,占66.92%。方药加减配伍方面,在大柴胡汤的加减应用的33篇文献中,清热药、化痰药、活血药常见,单味药出现频率由高往低依次为:甘草、金银花、丹参、黄连、赤芍、厚朴、石膏、连翘;在小柴胡汤的加减应用48篇文献中,解表药、清热药、补虚药常见,单味药出现频率由高往低依次为:白芍、当归、桂枝、石膏、川芎、白术、葛根。在关于大柴胡汤的65篇文献中,加减方药进行治疗的有33篇,有4篇采取保留灌肠的方式治疗胰腺炎、肠梗阻;有1篇采用鼻饲的方式给药治疗急性胰腺炎。在关于小柴胡汤的127篇文献中,加减方药进行治疗的有48篇,结合针灸、穴位注射、放血、耳针疗法的有6篇,结合心理干预疗法的1篇。大、小柴胡汤不同的药物加减配伍直接影响处方的功效和相应的适应症,大柴胡汤多与清热药、化痰药、活血药配伍,而小柴胡汤多与解表药、清热药、补虚药配伍。大、小柴胡汤有相似之处,对慢性胆囊炎、消化性溃疡均能收到良好的疗效,同时又有明显区别。大柴胡汤的临床上治疗急慢性消化道疾病效果良好,但主要以急性疾病为主,且病情更重;而小柴胡汤则偏向于治疗发热、呼吸系统疾病,病情较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