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无知论》思想渊源和思想理论探析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iyuan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僧肇是翻译大家鸠摩罗什的得意弟子,佛教中国化开端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以理论见长,接受了印度龙树中观一系的思想,著有《肇论》向人们阐释佛学理论。他纠正了时人对佛学理论的误读,使真正的佛学思想进入人们的视野。僧肇的《般若无知论》是其著作中写作年代最早的一篇,阐释了他认同的般若概念。《肇论》中其他文章都是对这一篇的补充。般若是佛学的核心内容,对它的认识是多元化的。僧肇的般若理论正是多元中的一元,具有研究的价值。他认为般若具有无相无知、非有非无的特性,必然符合中道原则。他还阐明了佛学看待世界的方式,表达了语言不能表述真理的态度。有关《般若无知论》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这些成果中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本文希望通过讨论来消除某些学术误解,得到可信的结论。
其他文献
空间这个概念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一般说来,提到空间这个词,多数人首先是想到了辩证唯物主义中的物体运动的属性,也就是具有长宽高的三维性,或者就是作为“容器”出现。比如,
人是铁饭是钢,所以食物对于人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什么时候吃什么食物是有很多讲究的。比如:豆浆是不可以在空腹的时候食用的,空腹喝豆浆不会起到应有的营养作用。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这种情况是非常常见的,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不宜空腹吃的食物。  1.白薯。白薯中含有单宁和胶质,会刺激胃壁分泌更多胃酸,引起烧心等不适感。  2.柿子。含有较多的果胶、单宁酸,上述物质与胃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以溶解的凝胶块,易形
大学校训是大学办学理念和学校特色的具体体现,展示着大学的精神风貌,引领学校全体师生的行为,直观地表达了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大学校训具有标志、导向、熏陶、传播、激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