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近代中国粮食问题都是中国社会经济史领域关注的热点。近代中国许多大中型城市都面临着粮食供应的危机,城市粮食安全问题成为了影响近代中国城市稳定、制约城市发展瓶颈。因此,本文在全国城市粮食问题之下,聚焦上海粮食问题,拟就从上海这个微观城市单位出发,以传统的史学研究方法为主,以商品别研究、区域别研究和职能别研究为辅,探寻近代上海城市粮食安全问题的产生原因及解决路径。近代上海的城市粮食状况却令人堪忧。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米价飞涨、米荒迭起,对城市的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米荒频发与城市的米粮供销体制有着密切的联系。近代上海在粮食问题上是一个极具特点的城市。作为中国近代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上海米粮生产能力低下,米粮供应基本依赖外部米粮的进口。作为中国最大的粮食消费市场,外地米源是否充足、运米渠道是否畅通及米粮价格的高低时刻牵动着上海米粮安全的神经;而米粮供应量季节性的变化以及青黄不接时米粮商人对米粮销售的操纵,使米粮价格定期的上涨成为一种常态。与此同时,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粮食转口贸易之地,承担着保障其他城市和地区米粮供应的重担,米粮生产不能自给,消费与转口并存,基于这些复杂的因素,近代上海的粮食问题显得尤为复杂。米粮危机之下,上海的民众、商人团体和政府机构三个不同的社会主体,为实现各自预期目的,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应对危机。民众的自救运动、米粮商人在经营上的调整、政府米粮政策的变更,对城市米粮危机的解决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上海米粮问题是全国米粮问题的缩影。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全国性的米粮政策未决之下,上海在粮食问题上的努力显得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