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新疆妇幼保健机构卫生资源配置现状与全国配置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全疆妇幼保健机构卫生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对卫生人力资源进行预测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优化卫生资源配置,促进新疆妇幼卫生事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spss17.0软件采用构成比、平均发展速度及卡方检验等统计指标,对全疆2008-2013年妇幼保健机构卫生人力、物力、财力及妇女儿童主要健康指标变化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参考卫生部制定的相关建设标准的基础上,考虑人口增长、制定出符合全疆实际情况的妇幼保健机构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并预测2015年,2020年全疆卫生人力数量。结果:(1)妇女儿童健康指标:2000-2013年,全疆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由56.22%上升到98.85%,分娩率提高了 42.63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远远高于农村地区;而孕产妇死亡率明显呈下降趋势,由161.37/10万降低到34.881/10万,其中农村地区孕产妇死亡率明显高于城市。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由 13.27‰、55.50‰和 65.40‰降低到 13.51‰、22.72‰和 26.06‰;农村地区儿童死亡率明显高于城市,总体水平呈下降趋势。(2)机构数:截止2013年底,全疆共有94所妇幼保健机构,其中独立设立的妇幼保健机构有91所,覆盖率为96.81%;(3)人力资源:全疆妇幼保健机构卫生人员总量在增加,截止2013年底,全疆妇幼保健机构卫生人员总数达4047人,现有编制人员3406人,卫生技术人员3398人,占卫生人员的83.96%,保健人员1602人,占卫生技术人员的47.15%;医护比1:0.8;卫生技术人员中35-44岁的卫生技术人员所占比例最高,占42.02%;学历以大专为主,占45.59%;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较少,仅占18.21%;职称以以初级为主,占68.7%;高级职称人员比例最低,占7.05%,高级:中级:初级职称比例为1:2.7:10.6。配置结果显示,全疆妇幼保健机构应配置编制人员数为4264人,现有编制人员数为3406人,应增加编制人员数为855人;地市级机构应配置人员数1463人,县区级机构应配置人员数1716人。全疆妇幼保健机构应配置临床人员数为2967人,地市级机构应为1648人,县区级机构应为1319人。应配备护士数3197人,地市级机构应为2142人,县区级机构应为1055人。预测结果:2015年和2020年全疆妇幼保健机构编制人员分别达到4351人和4605人;临床人员达到3026人和3204人;注册护士达到3273人和3442人。(4)物力资源:全疆妇幼保健机构实有床位数小于编制床位数,拥有10~49张床位的机构最多,占42.86%;床位分布标准中54.17%的地市级机构和64.06%的县区级机构已达到标准。全疆平均每所妇保机构业务用房面积为1569.88 m2,而地市级妇保机构为5756.21 m2,县区级机构为1656.59 m2,远远低于全国平均业务用房面积。全疆妇幼机构拥有的万元以上设备以10万元以下即基础性设备为主,占75.65%;各地区中设备数最高值的乌鲁木齐市是最低值克州地区的26倍。(5)财力资源:全疆妇保机构总收入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平均增长率为23.52%,医疗收入所占比例最大为57.98%,财政补助收入为37.53%;同时总支出也逐年增加,平均增长率为21.72%,总支出以医疗支出为主,其次是人员支出,占33.41%。博州和克州总支出大于总收入,收支不平衡。结论:全疆妇幼保健机构卫生资源分布显著差异;卫生人员编制不足、构成不平衡;卫生技术人员整体素质普遍偏低、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薄弱,发展不平衡;政府财政投入不足、收支状况不均衡;妇幼健康状况城乡之间差距悬殊,妇幼卫生保健知识普及困难、群众自我保健意识较差;需要提高政府对妇幼保健工作的认识,加强健康宣传教育;提高妇幼保健人员素质、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妇幼保健经费的投入力度、妇幼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及妇幼卫生信息化建设;实现全区妇幼卫生网络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