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苍耳子(Xanthii Fructus)为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为历代治疗鼻渊及头痛的要药,在治疗鼻病的常用方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苍耳子生品有毒,但其毒性成分尚不明确。虽然药理实验和临床应用均表明,苍耳子炮制后能降低毒性,但降毒机理尚不明确。本论文在急性毒性试验跟踪下,对苍耳子的毒性部位进行筛选,确定了其毒性部位;比较研究苍耳子和炒苍耳子不同部位毒性及成分变化;建立了苍耳子质量标准,为苍耳子的炮制降毒原理和炮制工艺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按照苍耳子的成分类别,提取苍耳子及炒苍耳子的不同部位;采用急性毒性实验对苍耳子的各个部位进行毒性筛选,确定苍耳子的毒性部位,并对炒制前后其毒性部位的毒性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确定了炒制能够降低苍耳子毒性部位的毒性。采用超临界C02萃取技术对炒苍耳子脂肪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了可靠的技术参数。该提取方法优于传统溶剂提取法。采用现代分析技术对苍耳子炒制前后不同部位的成分进行了比较研究。采用GC-MS法分别分析比较了炒制前后挥发油成分的变化以及超临界C02萃取物成分的变化;采用超声水提法提取苍耳子炒制前后的蛋白质成分,并比较了蛋白质的含量变化,为进一步阐释苍耳子炮制降毒的原理奠定了一定基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别建立了苍耳子炒制前后醇提物的指纹图谱,并对两者的指纹图谱进行了比较研究,标定了18个共有峰,指认了绿原酸、1,5-二咖啡酰奎宁酸两个特征峰,确定了两者的提取物的在化学成分上的一致性和含量上的差异性,方法重现性和稳定性良好,色谱峰分离度好,相似度高,为苍耳子及炒苍耳子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质量评价方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采用薄层色谱法,以绿原酸、1,5-二咖啡酰奎宁酸为对照品,建立了苍耳子薄层鉴别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苍耳子中的绿原酸进行了含量分析研究,建立了重现性好、可靠性强的含量测定方法,为苍耳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