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一直是经济学者探讨的热点问题。一个广为接受的结论是,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但这一领域的理论与经验研究,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比如,如何将金融发展纳入经济增长要素,并作为一个内生变量,衡量金融发展的贡献度?金融结构(质的概念)和金融增长(量的概念)又是如何影响金融发展的?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呈现空间多样性、地区经济发展显著不平衡的国家而言,不同地区金融中介机构对区域经济增长有何作用,如何加以度量? 一般认为,金融中介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有直接影响,但更多的是间接影响。其作用大体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提高社会储蓄率。2.提高储蓄向投资的有效转化3.提高生产率和资源配置效率。4.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5.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门直接促进经济增长。 本文采用时间序列数据和面板数据,使用计量模型方法,深入地区层面,从社会储蓄率、储蓄投资转化率和资源配置效率三个角度出发,对我国地区经济增长中的金融中介贡献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的研究结论是,(1)金融中介发展与经济增长在不同地区不一定必然存在长期正相关关系。金融中介机构通过提高投资效率,才能促进经济增长。我国东部地区金融中介投资效率好于中西部地区,因此金融中介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度也更高。(2)近十几年以来,我国居民存款额持续攀升,会融中介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并不明显,这在各地区间区别也不大。(3)我国融资仍以间接金融为主,金融中介对储蓄投资的转化也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西部地区这种作用甚至大过东部地区。但金融中介投资效率偏低,总体讲东部要好于中西部。(4)我国金融中介投资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低,国有银行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国有银行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造成了投资效率的损失,这种情况在西部地区更为明显。(5)我国非国有金融的发展,金融的市场化可以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增强对非国有经济的支持力度。 这些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1)我国应建设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形成一个有效率的金融资源配置机制。(2)继续推进金融中介市场化改革,提高金融市场开放度。(3)我国在对经济落后地区进行扶持时,不仅要有资金和物资的投入,而且要有金融体制的建设和科技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