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30年代,日本不仅妄图吞并中国,而且梦想称霸整个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美英等国随即对日宣战,与中国结盟共同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中英虽然结盟,但是两国并非和睦。英国希望中国可以帮助其在殖民地上抗击日本侵略者,因而利用中英新约谈判以拉拢中国。然而,英国当局仍怀着猜忌和轻蔑的态度,将支援中国抗日战争看作是单方面的负担,而且执意拒绝归还中国九龙租借地,使得中英两国在抗日战争期间就香港问题一度陷入僵局。本文主要研究中英在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至1945年日本受降期间,中英两国就香港问题的交涉。本文由绪论,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绪论主要叙述了问题的缘起和选题意义,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所引用的材料基础进行了综述,指出了文章的重点以及创新点。正文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了在抗战爆发至中英新约谈判前的中英关系,研究了抗日战争初期英国对华政策的转变以及香港对中国内地抗战所发挥的作用。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中国开始了全面抗战。英国为了有更多精力用于应付欧洲局势,用“绥靖”的方式对待日本的所作所为。但随着战争的持续深入,英国在中国的一些既得利益被日本抢夺,英国与日本的矛盾逐渐升级,英国遂逐渐采取有限的对华援助政策,顶住日方的重重压力,坚持香港的开放地位,使香港的运输通道在内地抗战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第二部分主要论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英国对华新政策以及中英新约的谈判与签署的过程,并且对中英新约做了评析。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英等国在太平洋战场上结为盟国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为了加强中国在亚洲牵制日本的斗志,同时也是在中国外交的不断努力下,美英向中国提出废除在华不平等条约的邀请。1942年10月,中美、中英新约谈判同时开始。中英新约主要内容涉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其是在华领事裁判权及驻军权、租借权等其他特权问题,其中,香港九龙租借地的归还问题成为中英谈判的焦点以及矛盾中心。中英两国经过两个多月的新约谈判,最终,由于英方坚决拒绝在中英新约中谈论九龙租借地以及中国方面的软弱退让,使得1943年1月11日签订的中英新约未能就九龙租借地归还问题达成任何协议,仅约定日后再议而已。第三部分主要论述抗战后期中英在香港归属问题上的斗争。新约签订后,以英国首相丘吉尔以及外交大臣艾登为首的英国政府上层官员坚持不准备在战后讨论香港归属问题以及九龙租借地归还事项,坚称香港就是英国的领土,同时,对在战后处理接手香港事项进行周密的计划。在受降的问题上,英国也抢先军事占领香港岛,并且执意要求香港日军向英国投降。中国在香港问题上的行动与英国形成鲜明对比。抗日战争后期,蒋介石政府在香港问题上过于依赖美国的态度,还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国内对付中国共产党,在对外交涉上没有采取强硬的态度,香港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最终,由于英国的抢先占领和美国态度的转变,也由于蒋介石政权忙于准备“剿共”行动,香港问题最终不了了之。结语对抗战时期的中英关系以及香港交涉问题进行了总结。虽然中英两国在抗战时期是盟国,但出于历史原因,两国关系很难融洽。另外,因为蒋介石政府采取了亲美外交,而在关键时刻又没有得到美国的支持,故在外交上也无法采取强硬的对策,香港归属问题最终不了了之。从而,得出了“弱国无外交的”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