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越来越多人通过网络参与到网络社会中,关注民生、表达民意。这就引起了政府的高度关注,开始运用网络了解民情、收集民智,辅助政府科学决策。网络问政变应运而生了,并逐步发展壮大。作为信息时代的一种新兴民意表达渠道,它具有传统表意渠道无法比拟的优势。回应性视角下网络问政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优化政府服务,改善政府管理;实现信息公开,建设“阳光政府”;改善政府业务程序,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化解舆论压力,塑造政府崭新形象;开辟反腐新战场,实现全民监督。本文将以治理理论,政府回应理论作为基础,探索政府在信息公开,与公众的沟通,以及政府如何回应公众需求等方面的治理作为,网络问政作为一个全新的社会现实,要想能认识网络问政过程中的治理困境,首先应该意识到政府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以此才能更好的行为与决策。首先,本文对治理理论,回应性理论进行简单的介绍,在此基础上对本文中所探讨的网络问政进行界定,网络问政是互联网背景下,政府通过网络回应民众需求,与民众相互交流的一种全新的渠道。当前的网络问政有制度性与非制度性两种渠道。其次,网络问政在我国经历了准备阶段、起步阶段、发展阶段、稳步前进阶段的发展历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国从中央到地方的网络问政在监督和表达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及影响。然而,从网络问政的发展现状来看,政府在信息公开,及时回应,与民众的沟通环节等仍存在许多问题。究其原因,是网络舆情复杂多变,难以控制;官员回应意识薄弱,缺乏回应动力,信息公开不及时,“回应透明”未兑现;网民问题无人应,问政平台成“秀台”政府与民众的良性沟通体制尚未形成等原因,造成了网络问政的“短路”。再有,分析了网络问政中政府行为存在问题的原因:网络舆情检测不到位;回应主体责任不明晰;留言回应时限欠规范;新闻发言制度的不成熟;回应反馈机制的不完善。最后,明确治理理论、政府回应论下的政府角色,准确定位政府行为。如完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完善舆论回应问责机制;完善留言回应时限机制;完善新闻发言人机制;完善回应反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