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与此同时,由于工业发展而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出现水土流失、水体和大气污染等一系列严重环境问题。这是企业环境责任缺失的表现。企业环境责任作为一种典型的社会责任,主要是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以履行保护生态环境,降低环境资源的消耗,维护环境公共利益的社会职责。其责任主要体现在控制污染源,减少有害物质进入环境和养护环境资源,降低环境资源的消耗。企业环境责任缺失其根源在于市场失灵,需要政府介入对环境问题进行干预。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环境规制政策,采用多种环境规制手段,干预企业的环境行为,促使其履行环境责任。但企业是典型的“理性经济人”,总是受到利己主义的动机所驱使,其任何经济决策都是根据趋利避害的原则和成本—收益分析而作出,以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同时,环境资源的公共物品属性给企业实施机会主义行为提供极大的空间。企业的经济理性表明企业环境责任能否有效履行,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环境规制政策的完善性和执行效率。环境规制政策能否引导企业履行环境责任关系到政府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因此,研究环境规制政策对促进企业承担环境责任,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以企业环境责任缺失的问题为出发点,以中国环境规制政策体系为视角,分析中国企业环境责任履行的现状,并对造成这种现状的环境规制体系进行分析,包括目前我国环境规制政策体系的制度缺失、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环境规制目标上的错位以及各利益主体之间的互动等内容。通过对企业作为理性经济主体和我国环境规制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指出环境规制政策体系和效率的缺失是造成企业环境责任缺失的重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环境规制政策体系完善的对策,以促进企业环境责任的有效履行。基于以上研究思路,本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和结构如下:第一部分在问题提出的基础上,重点对国内外环境规制的相关研究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包括环境规制的工具比较、环境规制对企业的影响、在环境规制实施中监督与处罚方面的研究以及环境规制的执行效果等内容。在此基础上,找出目前研究的薄弱环节,由此拟定本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主要对研究对象的相关基础理论进行分析。系统介绍和分析了外部性理论,并以此理论为基础,分析了企业环境行为的外部性、企业环境责任的界定和企业环境责任缺失,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政府环境规制的相关理论和内容。第三部分是在第二部分分析的基础上,分析环境规制和企业环境责任之间的关联关系。在环境规制下,环境资源要素成为企业生产函数的的一个重要因子,由此形成环境规制对企业竞争力影响的三种不同理论观点,企业在环境责任上也就形成一些策略性行为。第四部分从我国企业环境责任的演进过程入手,分析我国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认识的不同程度,企业对环境责任的认识也随之逐渐深入。但从现实的状况来看,通过相关数据及案例可以透视出我国企业环境责任缺失依然严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企业环境缺失的表现和原因,指出环境规制失灵是企业环境缺失的重要原因。第五部分在企业环境责任缺失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环境规制政策的历史演变、环境规制的政策框架,并对企业政策绩效做出简单评述。指出我国环境规制政策效率缺失表现,包括法律体系不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缺乏、公众参与制度残缺以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环境规制目标的错位等内容,并进一步指出环境规制政策效率缺失的深层次原因。第六部分是在前文的基础上,提出环境规制政策体系完善的政策建议。在这部分内容的分析上,主要介绍美国、德国和日本这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发达国家在推动环境责任履行上的环境规制方面的经验借鉴,并对我国环境规制在执行制度建设、执行主体建设以及执行效率建设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推动企业环境责任的有效履行。通过全文分析可以看出,环境规制体系的完善性和执行效率,是企业环境责任有效履行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一方面改革和完善环境规制的政策体系,强化地方政府环境规制政策的执行效率,削减地方政府官员的自由裁量权,避免利企业等利益集团的“寻租”和环境规制“俘虏”的发生,有效降低环境规制过程中的交易成本,改革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内容和方式,杜绝地方主义在环境规制实施上的机会主义。另一方面强化环境管理的民主性,建立公众参与环境规制实施过程的监督机制。同时完善环境规制的市场化手段,降低企业在环境责任履行上的成本,提高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积极性,使得环境规制政策不要成为企业发展的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