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净水制冷系统的设计及性能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z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低温余热的排放量大,缺少有效的利用方式,尤其是低于100℃的低品位余热,基本通过循环冷却水排放到环境中。低温余热的排放不仅造成能量浪费,同时消耗了大量的水。吸附净水制冷技术作为一种利用低温热源的新型净水技术,与反渗透、多效蒸发、多级闪蒸等广泛使用的传统净水技术相比,具有低能耗、低运行成本、结垢腐蚀程度小等优点。因其在对海水或含盐废水净化过程中可以产生制冷效果的独特优势,吸附净水制冷技术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制约吸附净水制冷技术的主要因素是能量利用率较低,设备较为庞大,初始投资较高,吸附剂传热性能及吸附性能有待提高。因此寻找更高效的循环方式、研究更高效紧凑的吸附床、改善吸附剂的吸附与传热性能是目前吸附净水制冷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本文设计了连续运行的吸附净水制冷系统,系统具有两种循环方式:可以同时进行制冷与净水过程的吸附净水制冷循环以及专用于净水过程的吸附净水循环。吸附净水制冷系统采取两床回热循环的方式,设置了蒸发器-冷凝器回热回路对吸附净水循环进行了改进,将冷凝热回收至蒸发器中,达到提高蒸发温度,降低冷凝温度,节约水泵电耗的效果。以吸附净水制冷循环为基准对系统主要部件进行了设计,根据设计结果对蒸发器、冷凝器及吸附床进行了传热系数计算与热力计算,以此对设计结果进行校核。为了提高吸附床的传热效果,采用翅片管式换热器扩大与硅胶的传热面积。蒸发器采用水平管降膜蒸发的形式,提高蒸发过程的传热系数。冷凝器采用管壳式冷凝器,由于冷凝器中的水蒸气在蒸发器、吸附床中经过两次蒸发效果的净化后已十分洁净,冷凝器中发生腐蚀的可能性较小,可以使用碳钢等廉价金属制造。使用集总参数法对设计的吸附净水制冷系统建立了数学模型,对吸附净水制冷循环和吸附净水循环的循环特性以及换热流体流速及温度、循环时间等参数对循环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数值分析,为系统实际运行提供指导方案。系统两种循环下表现出良好的稳态性,各换热器工作温度及换热流体的温度-时间变化曲线、硅胶吸附量及吸附速率变化曲线均呈周期性变化。对比了不同运行温度下的制冷性能,提出了最小循环温差的估算公式。对蒸发器-冷凝器回热循环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该循环方式的适用条件。在前期设计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台吸附净水制冷实验系统,系统包括控制系统、测试系统及热力系统三个子系统。系统在制定的控制方案下自动运行。对吸附净水制冷循环与吸附净水循环的运行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吸附床的温度、压力变化曲线呈稳定的周期性变化。探究了热水温度、冷却水温度、蒸发温度对吸附净水制冷循环的影响,研究了系统在常规循环和蒸发器-冷凝器回热循环下的产水量,通过实验结果验证吸附净水制冷系统设计方案与数值计算的准确性与适用性,实验结果表明,吸附净水制冷循环在不同运行温度下均可以满足设计要求,最小循环温差估算公式准确性良好,可为不同气温下运行温度的设定提供指导依据。
其他文献
混凝土结构中钢筋锈蚀是导致结构耐久性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锈蚀产生的锈胀作用会使保护层过早开裂,保护层表面产生裂缝,裂缝有害介质提供通道,从而导致更严重的耐久性问题
高强度高电导率材料是一类具备优良电性能和机械性能的结构功能材料,在电力电子、机械和冶金等领域有着颇为广泛的应用,是能源、电子等产业发展的关键材料。本文使用Cu50Zr43
纳米零价铁(nZVI)由于其优异的还原及催化特性成为目前最具有应用潜力的有机污染修复材料,但nZVI在空气中容易氧化,且固有的磁性使其容易团聚,限制了在实际环境中的应用。将nZV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恶劣外部环境下易使钢筋锈蚀导致结构服役年限缩短。桥梁结构中由钢筋锈蚀引起的混凝土开裂、剥离等现象,使结构在服役期内存在安全隐患。纤维增强复合筋(FR
蒜薹是我国特色蔬菜之一,因独特的风味受到消费者喜爱。目前,我国蒜薹长期贮藏保鲜大多采用气调结合低温冷藏的方法进行,基本可实现周年供应。但作为贮期最长,贮量最大的蔬菜
道路沥青是目前最重要的路面工程材料,温拌沥青则是一种能够在不改变路用性能的条件下,可以降低拌合温度和压实温度的特殊沥青。沥青与温拌沥青是复杂的粘弹性材料,对其粘弹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生物柴油、乙醇等生物替代燃料正受到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生物柴油来源广泛,其中低饱和度生物柴油的氧化安定性较差,贮存时间短,而催化
混凝土结构是目前建设工程中最为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混凝土材料多孔性与结构服役环境复杂性,使其容易遭受到环境中的有害介质的侵蚀,常常面临严峻的耐久性问题。而硫酸盐侵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是指经济主体无法确切预知政府是否、何时以及如何改变现行的经济政策(Gulen and Ion,2012)。经过二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隐含的结构性问题也日渐凸显,为应对这些结构性问题,中国政府实施了诸多宏观政策以刺激经济发展、保障经济平稳运行,然经济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也导致了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快速攀升。诸多文献研究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煤和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的大量消耗,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其中包括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全球气温升高,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如何吸附CO2以及一些燃烧后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因此人们在寻求一些可以替代化石燃料的新型能源方面,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H2和甲烷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但是由于气体本身安全性,存储和运输等问题一直限制着它们的发展。21世纪以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