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革结束到现在,我国出现了不少研究流氓学的著作,但是大多拘泥于中国古代文学的范畴中,解读的大都是《三国》、《水浒》、《金瓶梅》等古代小说中的几类流氓,与中国当代社会的现实脱节较大。然而,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中国当代文学中,有着大量流氓形象,他们身份各异,并与国家的文艺界指导政策有着微妙的关系。可以说,这些流氓们是进行流氓学研究的一个“宝藏”,同时,他们又是长期被学术研究界所忽视的角色。
“流氓”一词对于中国当代小说来讲,有着全新的语词意义和研究价值。本文在第一节对流氓的概念、特点和成因做了归纳,并介绍了“流氓主义”和“流氓文化”。一般来说,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划分以1949年为界,笔者从赵树理40年代的创作谈起,把赵树理小说中的流氓作为建国初期流氓形象的代表;柳青《创业史》里的姚世杰、郭振山和白占魁作为十七年红色经典中流氓形象的代表;文革时期,选作家浩然的代表作《金光大道》中的流氓张氏兄弟来评述;新时期文学选古华《芙蓉镇》的王秋赦和铁凝的《玫瑰门》中的罗大妈作为翻身政治流氓的代表;知青文学中论述了老鬼的《血色黄昏》中的流氓军团,九十年代的作家作品以王朔和王小波的部分小说中的“流氓”为代表。
本文以中国当代文学史为背景,以中国当代小说中的经典流氓形象为案例,以时间为纵轴,考论中国当代小说中流氓叙事的变迁。在整个中国当代小说这个话语背景下,综合运用社会学、伦理学、历史学的方法,对中国当代小说中流氓的形成演变、文化意识、叙事方式等进行了分析和介绍,考论中国当代社会流氓的成因和当代小说中流氓形象的意义。了解中国当代小说中的流氓百态,是正面审视“流氓”这一社会“恶瘤”并根除其遗存的必要步骤,同时也会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