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举报,是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向司法机关或有关部门检举、报告、揭发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或者提供犯罪嫌疑人线索的行为。它不是我国刑事诉讼活动的一个法定程序,但作为案件线索来源的重要渠道,举报对于无明显被害人刑事案件的立案、侦查程序的启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国,职务犯罪案件由检察机关负责侦查。众所周知,职务犯罪在犯罪隐蔽性、犯罪手法等方面与常规的刑事犯罪不同,而且检察机关普遍都没有公安机关那样拥有强大的侦查资源与技术,因而要想侦破职务犯罪案件,难度很大。当前,案源不足是困扰检察机关侦查职务犯罪一个很大的障碍。过去,检察机关一直沿用“摸底排队”的老做法,主动出击寻找案源,这样做虽有成效,但始终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于是为解决这个问题,检察机关自20世纪80年代末便有意识地尝试开展举报工作。现在,举报已经成为检察机关案件线索来源的重要渠道,但不容回避的是举报工作中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本文正是以职务犯罪举报为研究对象进行专题研究。全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职务犯罪举报工作的相关基础理论,包括举报、职务犯罪举报的含义,举报与控告、报案的比较辨析,职务犯罪举报的方式、程序,以及我国检察机关举报工作开展的历史背景及重要意义,为后文的铺展奠定基础。第二部分:探讨我国职务犯罪举报工作的现状,从立法和实践两个层面展开。第三部分:对当前职务犯罪举报工作中存在的部分争议性问题提出看法,焦点集中在三个问题,即立法万能论正确与否、保护举报人及其近亲属是谁之责以及回应对倡导实名举报的质疑。第四部分:阐述现阶段我国职务犯罪举报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分析问题的根源。我国职务犯罪举报问题的出现既有制度的原因,如举报立法、举报回复制度不完善,举报人及其家属的合法权益缺乏保障等;也有人为因素,如举报宣传效果不好,保密工作不到位,泄密问题突出等。第五部分: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完善职务犯罪举报工作。这部分是全文的难点,以往学者的研究中,也会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因此如何保证文中所提对策的切实可行、全面具体,以及有所创新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笔者在写作中以职务犯罪举报为主线,贯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层层推进,使文章紧凑、逻辑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