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都熊猫基地野放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熊猫谷”)位于四川大熊猫栖息地边缘地带,是大熊猫国家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环境保育和游憩活动之间矛盾凸显,成为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背景下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鉴于此,本文以熊猫谷为研究案例,采用定量研究设计,从游客感知的视角设计调研问卷,使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以及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揭示熊猫谷景观元素、游憩价值、地方依恋、环保行为意向总体特征、游客类型以及游憩价值、地方依恋、环保行为意向三者间的认知结构关系,取得如下结论:第一,游步道、森林景观、地貌景观和动物景观为熊猫谷主要的景观元素,可见除了游步道外,游客对自然景观元素的认可度高。雕塑景观、荒地景观、花卉景观因其数量较少、不具典型性排名靠后;生态价值、未来价值、治疗价值、审美价值具有较高的评分,为其主导游憩价值,精神价值、娱乐价值和经济价值得分较低;地方依恋中游客对“破坏难过”、“只想来”、“更值得来”的评分更高,其中,游客对“这里的环境遭到破坏我会非常难过”题项的评分最高,表明游客非常关注研究区的环境问题。“故地重游”、“反思自我”和“更重要”三项排名垫底;遵守型环保行为意向高于主动型环保行为意向,其中“不擅入”、“遵守准则”、“劝阻破坏”的意向最高。游客对“环保建言”和“自愿捐款”的意愿最低。第二,在地方依恋和环保行为主成分因子分析结果(地方认同、地方依赖、遵守型环保行为、主动型环保行为)的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研究区游客分为“无感型”、“遵守依赖型”、“主动认同型”和“强感型”4类,主动认同型和强感型的人群为25~34岁的接受本科教育的全职工作的女性。无感型和遵守依赖型的人群的主导人口学特征除重游意愿不同外,其余均一致,即25~34岁的接受本科教育的全职工作的男性。第三,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游憩价值、地方依恋和环保行为之间的认知结构关系。游憩价值对地方依恋具有直接显著正向影响,游憩价值对遵守型环保行为和主动型环保行为均有直接显著正向影响;地方依恋对环保行为没有影响,游憩价值不会通过地方依恋对环保行为产生影响。可见,游客对研究区游憩价值的评价的高低会影响其地方依恋的强度和环保行为的意向。综上,本文丰富了环境感知、地方依恋、环保行为认知结构关系相关的实证研究成果,对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游憩活动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及其景观游憩功能发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