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正面临着人口年龄结构深刻而持续地改变,变化的程度与速度已全面超越世界各国。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从1990年到2014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从5.5%上升到10.1%。按照联合国的标准(65岁以上人口超过7%),我国已正式成为老龄化国家。人口老龄化在未来几十年里将一直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举足轻重的因素。另一方面,在经历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带来的经济持续二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增长开始减速。以扩大要素投入为特征的粗犷型经济增长方式不可持续,经济增长乏力。打破经济增长减速魔咒,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才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提高资本劳动比率,二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但是,资本劳动比率的提高是有限制的,会遇到资本报酬递减的困境。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才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不竭源泉,可以抵消资本报酬递减的不利影响,因此也是经济增长经久不衰的引擎。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可能严重影响我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和经济增长减速困境,有必要对我国劳动力老化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劳动力年龄结构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此,本文基于我国1990-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以各地区的劳动投入量和资本存量作为投入,GDP作为产出,计算各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通过理论推导建立实证方程模型,并在模型中加入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对外开放、政府干预等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实证研究了我国劳动力年龄结构转变对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项的增长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劳动力年龄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显著影响,相比其它年龄组劳动力,中年(40-49岁)劳动力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最大。此外,考虑到我国产业结构正在经历剧烈转型,而不同产业劳动生产率存在较大差异,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联立方程模型,探讨了劳动力老化、产业结构转型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发现劳动力老龄化会通过阻碍产业结构转型抑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文章最后结合实证分析结果和我国未来劳动力年龄结构发展趋势、产业结构现状、人口政策等,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经济冲击。